•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五屆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綜述

2017-09-30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原標題:探討合作創新 促進産業融合 ——第五屆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綜述

  台灣網9月30日訊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8月20日至23日,以“推動創新創業、促進産業融合”為主題的第五屆“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以下簡稱“懇談會”)在歷史文化名城安順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特色明顯、兩地嘉賓頻頻互動,增進了共識,達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實現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共同推動産業創新發展,不斷促進兩地經濟社會融合的預期。

  國臺辦副主任鄭柵潔,副省長盧雍政,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洪堯昆,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王屏生,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出席會議並致辭。臺灣工商協進會、工商建設研究會、中華知識産學合作交流協會、海峽兩岸農業協會、休閒旅遊産業創新協會、文化創意産業聯盟,以及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分別率領臺灣工商、農業、旅遊、大健康、文創、民族文化等350位業界人士積極呼應。

  突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本屆懇談會緊緊圍繞主題,創新辦會方式,注重經貿交流合作與文化等領域交流體驗,謀劃了包括開幕式暨創新論壇在內的13項主體活動,內容充實,銜接緊湊,精彩紛呈。主會場開幕式後舉辦黔臺合作創新論壇,並圍繞黔臺産業契合點舉辦了農業産業、大健康産業、文創産業、旅遊産業以及黔臺青年精英交流5場項目對接會。貴州臺資企業成果展熱絡吸睛。分會場開展了遵臺兩地青年交流、遵臺醫藥産業交流、黔東南與臺灣大健康産業參訪考察、黔西南與臺灣南投縣農業交流、黔南少數民族文化交流5項交流活動。産業洽談、青年互動、基層民眾及少數民族交流融為一體,成為本次懇談會的亮點。

  突出産業項目合作,有效對接、掛牌簽約

  本次懇談會充分發揮貴州與臺灣産業發展的互補性優勢,以期引入臺灣精緻休閒農業助力貴州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引入臺灣成熟的文創實踐讓貴州多彩文化元素完美呈現,引入臺灣健康照護産業與貴州大健康醫藥産業互補,引入臺灣休閒觀光旅遊助推貴州全域旅遊發展,實現“黔貨出山、風行天下”。注重從聲勢營造向促成産業項目落地的實質性成果轉換。在嘉賓邀請方面,大幅度增加企業代表比例,著重邀請臺灣上市、上櫃企業和在臺灣業界有影響的企業家。對接會上共簽署項目合作協議15個,合同金額37.6億元。尤其是貴州省生産力促進中心與美生綠色創新顧問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就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及農業科技研究等開展合作,這是黔臺農業合作質的提升的標誌。為發揮黔臺農業合作的示範引領作用,省臺辦、省農委在農業産業對接會上還聯合授予貞豐縣龍之谷生態園區和凱里雲谷現代農業園區“黔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牌子。

  突出在黔臺企成果展示,強化宣傳、提振信心

  本次懇談會有效利用場地,通過展板、實物、圖片、視頻等方式,首次集中展示貴州臺資企業發展成果。其中既有泛德、臺農、臺商情等深耕貴州十數年的老企業,也有信可美、騰博這些到貴州投資發展不久的新企業;既有富士康、統一、旺旺等知名品牌,也有在貴州不斷成長的釧泰、金蕙、雲谷田園等新興品牌;既有以臺灣精緻理念引領的農業及農産品加工業,也有以貴州大數據發展與臺灣電子資訊産業優勢相結合的高科技産業;既有發揮貴州勞動力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也有以臺灣高品質服務和管理為標準的現代服務業。

  首次設置的臺資企業成果展,搭建了宣傳和推廣在黔臺企産品的平臺,觀展人員絡繹不絕、留連忘返。在黔從事火龍果、無患子種植的臺商嚴富美、錢三元認為,貴州生態美、氣候好,又重視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各方面都體現出黔臺農業合作潛力無限,將引進最好的技術,最好的品種,培育出高品質的農産品;在黔創業青年張孟洋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自己的個人云端産品即將推出,借由貴州大數據發展的機遇,有信心在貴州做大做強自己的事業;在貴州經營藥業的臺商童宥霖説,去年公司産值已經超過2000萬元,自己的孩子也開始接手公司,相信貴州發展前程似錦。

  突出論壇經驗分享,探尋路徑、共覓商機

  “黔臺合作創新論壇”是本屆懇談會的創新點。論壇力邀兩地知名學者專家、業內精英,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探討創新創業、産業轉型升級等問題,力求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上推動黔臺産業合作。同時,還在各個産業板塊對接活動中,邀請專家和企業家,以前瞻的理論成果,豐富的數據資料及生動的實踐個例,為黔臺合作探尋路徑,共同描繪兩地合作共贏的新藍圖。

  上海康程醫院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朱子斌以《醫療産業未來發展之趨勢——健康養生“黔”力無限》為題,分享其對黔臺資源優勢和合作潛力的觀察。他説,貴州具有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生物資源、藥物品種、民族醫藥等天然優勢,很適合將養老、養生、養心和避霾、避暑、避寒的微旅遊與保健養生産業、運動康體産業、健康管理服務産業相結合,實現健康、科技、扶貧三大目標同步發展。他建言,黔臺可共同打造富有特色的國際化醫養文化園區,打造高水準的健康文化特色小鎮。

  臺灣文化創業産業聯盟榮譽理事長、臺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認為,文創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新型的城鄉發展策略。貴州特色小鎮及全域旅遊發展可以借鑒臺灣文創經驗,發展觀光工廠、伴手禮産業和體驗民宿。在體驗遊、生態遊、智慧遊上實現深度結合,形成“後發先至”的優勢。她還建議,兩岸可以共組“文創學院”,共建“特色小鎮文創示範基地”,加強對接合作。

  臺灣海峽兩岸農業協會理事長蔡勝佳認為,貴州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最適合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可以規劃和打造不同休閒農場,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農産品,滿足都市人群對鄉村生活的體驗式消費需求。黔臺兩地要以項目為載體,集生態農業、鄉村旅遊、養生度假、休閒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增加農産業附加值,讓更多農業人口加入到服務行業中來,從而實現農業生産方式的大跨越。

  全國臺企聯副會長、天津康農集團董事長林易陞認為,貴州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打造綠色生態農産品,應運用全産業鏈經營理念,踐行從農業生産到終端零售的社區商業服務,實現産供銷一體化和産地與消費地無縫對接,減少食品安全風險。

  臺一集團董事長張國禎認為,現代農業不能局限于農業職業化。貴州地域形態與氣候條件適合農業生産,但要注重選擇農業品種,注重現代科技的融入,通過現代科技生産出好的産品。

  臺灣清華大學企業家協會創會會長、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昆瑞認為,貴州的大數據可以加強在精準運動、精準醫學、財務金融、精準農業、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新興産業方面的應用,會為貴州保持領先優勢注入堅實的力量。

  臺灣休閒旅遊産業創新協會理事長劉宏裕認為,山水是貴州絕佳的自然優勢,貴州旅遊産業發展要著眼於世界級的定位,發展應向獨一無二的生態型、休閒型方向努力。

  突出發展成就呈現,改觀印象、點讚貴州

  劉兆玄在致辭中説,王陽明先生曾作詩“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五百年前王陽明先生提出的“天眼”,看到的是山高月更闊,平塘“天眼”看到的是宇宙的深處。貴州是個寶地,今日之貴州的“天眼”則創造了後發趕超的奇跡,貴州真的了不起。

  第一次到貴州的臺灣工商協進會榮譽理事長張安平説:“過去的一千年,貴州在時間中受到保護,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傳説中的香格里拉,是人類早已失去的夢境。下一輪一千年,貴州的種種美好,考驗著我們如何善盡其責的保護和保存上一千年的珍寶。當我們以最溫柔的方式,乾淨、透明的將最進步的科技結晶栽種在這塊土地上,貴州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看見了最遙遠的目的地,得以從容地向前邁進。”

  王屏生説,每一次都看到貴州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貴州發展突飛猛進,後發優勢強勁,爽爽的氣候和優美的風景對於發展旅遊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航空、高鐵、高速等立體交通優勢明顯。全國臺企聯將加強與貴州的聯繫合作,使貴州的本土優勢充分釋放,讓更多的臺商在此投資興業,實現跨越發展、互利共贏。

  洪堯昆表示,交通和生態是貴州當前兩大優勢,對臺灣農業企業、食品加工業有很大吸引力,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將借助本屆懇談會把貴州各項利好政策和資訊帶給臺灣企業,讓更多臺灣企業在貴州落地生根。(台灣網、貴州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