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臺辦介紹“東莞經驗” “馬上辦中心”助臺企解難題

2011-04-13 11:0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國臺辦發言人楊毅。(攝影:餘音)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國臺辦發佈會上,發言人楊毅表示,近年來各地各級政府在支援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楊毅介紹,3月31日至4月1日,國務院臺辦在廣東東莞舉行了“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經驗交流會”。臺資企業、臺商投資比較集中的省市的28個地市和縣政府以及臺辦的負責人大概100多人出席了經驗交流會。會上,上海、廣東東莞、福建泉州、江蘇昆山、浙江嘉善介紹了他們在幫助和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一些經驗,應該説這些經驗各具特色,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東莞在這方面的經驗概括起來講可以説是一、二、三、四。”楊毅以東莞為例,介紹了他們在輔導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是“一個原則”。政府在支援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企業主體和市場發揮促進作用。

  “二”是“兩個方向”。臺資企業千差萬別,政府應該根據臺資企業的具體情況,全面推動臺資企業升級,幫助有條件的臺資企業轉型。

  “三”是“三項工作”。一是凝聚中小臺資企業的轉型升級的共識,堅定他們的信心;二是制定政策,把對內資企業開放的扶持政策全部對臺資企業開放,並制定專門的扶持政策體系,配套設立了六個“10億元”專項基金項目作為政策體系的支撐;三是與市臺協合作,使骨幹臺資企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四”是“四個平臺”,要建立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四個服務平臺。一是輔導平臺。設立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服務處,結合臺灣産業輔導機構,對臺資企業進行診斷、輔導。東莞市政府給予接受初步診斷和深入輔導的臺資企業經費補貼。有個統計數字,到2010年底,東莞市政府共為360多家臺資企業進行了診斷,為其中近100家臺資企業進行了深入輔導。受診斷輔導的臺資企業平均獲利增加了70%,産量提高了30%,用工減少了10%,直接效益增加了7億多元,內銷新增19億元。二是産品內銷平臺。建立“內銷快速通道”,由政府提供3000萬元擔保基金幫助企業解決內銷産品資金積壓的問題,與知名的商業網站合作建立專區、建設“大麥客”銷售網路、借助大型專業銷售商的渠道等,幫助臺資企業建立內銷渠道和品牌。三是融資支援平臺。分別設立了兩個“10億元”專項基金,一個是10億元轉型升級資金,另外一個是10億元融資專項資金,迄今為止已經累計資助臺資企業2.2億元,並支援了126家臺資企業獲得新增貸款52億元。支援並獎勵臺資企業在大陸和回臺上市。與中國信託保險公司搭建融資平臺,三年來累計支援臺資企業銷售及各項融資共33億元。四是協調平臺。這又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每月定期召開的協調會議。第二個層次是借助市臺協建立“馬上辦中心”,臺資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如果碰到難題,可以馬上找“馬上辦中心”,辦不了可以提交由市領導支援的政策協調會來解決。

  楊毅指出,從東莞市這幾年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做法,應該説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裡有兩個主要的標誌,一是生産高端環節、高附加值産品的臺資企業在東莞紮根做大的態勢非常明顯,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在東莞設立了地區總部,設立了研發機構;二是東莞近幾年在用工大幅度減少、基本不增加新的土地消耗的情況下,進出口和內銷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這説明經濟結構在優化,品質在提高。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今後國務院臺辦將進一步會同有關部門、各地、各級政府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幫助、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支援臺資企業在大陸持續發展,做大做強。(記者劉潔妍 方曄雲)

[責任編輯: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