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脈相承兩岸同心”第11屆棗臺青少年藝術交流夏令營圓滿收官

2019-07-12 15: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11屆棗臺青少年藝術交流夏令營在棗莊市臺兒莊區開營。(圖片來源:棗莊市臺辦)

  台灣網7月12日訊 7月3日,第11屆棗臺青少年藝術交流夏令營在棗莊市臺兒莊區開營。來自基隆市銘傳中學的34名師生參加活動,開啟為期6天的夏令營生活。

  在臺兒莊,臺灣師生首先參觀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伴隨著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解,看著展廳中陳列的物品及影像資料,大家仿佛看到了民族先烈在臺兒莊大戰時浴血奮戰的場景,給師生以深深的震撼,大家對抗日戰爭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對壯烈犧牲的民族先烈充滿了由衷的敬意。在臺兒莊古城,大家被美輪美奐的特色建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深深吸引,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臺灣師生紛紛表示,看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感到很震撼,真實感受了戰爭的慘烈,向為國捐軀的英雄致敬。臺兒莊古城非常漂亮、有特色,是令人非常期待的一個好地方。

  在棗莊市第二十九中,兩地學子進行了藝術交流展演。這是基隆銘傳中學第五次訪問該校。棗莊二十九中副校長林華剛致歡迎詞,棗莊二十九中學生家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張裕亭現場講解了“魯班鎖”的結構原理,引起臺灣師生的濃厚興趣。棗莊二十九中校長魯大東、家委會副主任劉娟和銘傳中學家委會主任趙承緯分別代表雙方學校互贈了紀念品。兩岸兩校學生同臺競技,交流和分享彼此對藝術的感悟和理解,聯袂為現場的觀眾奉上了一場集合奏、獨奏、獨唱、合唱、情景劇表演等多種形式的饕餮藝術大餐;基隆銘傳中學學生靳皓雅和棗莊二十九中學生李忠霖共同書寫了“一脈相承兩岸同心”條幅,詮釋青少年藝術交流夏令營主題,抒發了海峽兩岸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

  在滕州,臺灣師生參觀了墨子紀念館、魯班紀念館和漢畫石像館,開展了魯班鎖體驗研究。在體驗活動中,臺灣學生們看到魯班鎖後迅速被吸引,心無旁騖地開始擺弄起來。六根魯班鎖雖小巧,但卻讓他們體驗到了“酸甜苦辣”,有挫敗感,也有成就感,他們互相結成對子,相互幫助,共同體驗著其中的樂趣。他們一起不斷地拆裝,研究不同的組裝方法,在實踐中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妙和偉大。

  在山亭,臺灣師生走進伏裏土陶展覽館,甘言地老師對一件件伏裏土陶實物的來龍去脈和歷史文化作了精心講解;在伏裏土陶工作室,師生們認真聽取了整個製作工藝流程的講解,並在老師指導和示範下,每人都親手製作了一件伏裏土陶。活動中,師生們面對面體驗了博大精深的、國家級地理證明商標的伏裏土陶文化藝術,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昇華,親身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以及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

  在泰安,夏令營一行參觀遊覽了泰山和岱廟。師生們表示,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到山東,泰山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泰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需要兩岸的中國人共同傳承下去。

  在濟南,臺灣師生遊大明湖,觀趵突泉,參觀山東博物館,近距離領略泉城之美,感受齊魯之博大。在山東博物館,面對眾多豐富的歷史畫面和古老文物,大家徜徉其間,興趣甚濃,帶著收穫滿載而歸。

  在尼山,從“孔子湖”到“金聲玉振廣場”、從“大學堂”到“七十二賢廊”,每到一處,導遊的詳細講解都讓臺灣師生聽到入迷,更加深刻的認識“至聖先師”孔子。“先師功德垂青史,儒學精華照五洲。”夏令營一行在世界上最大孔子像前至誠禮拜,以表恭敬之心。

  7月8日,夏令營活動圓滿結束。在離別之際,學生們卻依依不捨,紛紛表示希望能夠儘快再來到這裡,繼續感受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體驗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基隆市銘傳中學家委會主任趙承緯説,“海峽兩岸同文同種、血脈相連,明年我就要卸任家委會主任,這次特意主動要求帶著學生們來山東和棗莊走走、看看,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中華歷史文化,增進與大陸青少年的交流與借鑒,合力推進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台灣網、山東省棗莊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