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三屆海峽兩岸(高密)校園文化節率先開啟“魯臺青年交流季”

2019-07-12 15: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三屆海峽兩岸(高密)校園文化節在高密市成功舉辦。(圖片來源:山東省臺港澳辦) 

  台灣網7月12日訊 “少年的夢意味著中國夢,中國夢也有我們的力量。努力學習,快樂成長,刻苦鑽研,學做棟樑……”在高密大劇院,一曲透著蓬勃生機和活力的歌曲《少年中國夢》,在第三屆海峽兩岸(高密)校園文化節音樂會舞臺上唱響。在悠揚悅耳的樂曲聲中,兩岸青少年展現著藝術才能,也架設起了友誼的橋梁。這是海峽兩岸(高密)校園文化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兩岸青少年交流互動的生動剪影。

  7月2日至7月5日,第三屆海峽兩岸(高密)校園文化節在高密市成功舉辦,同時也在山東省率先啟動了“魯臺青年交流季”。

  本屆校園文化節由濰坊市臺辦、濰坊市教育局、高密市人民政府主辦,以融合校園文化,共敘兩岸親情為主題,分9大板塊:紅高粱文化之約、兩岸校園文藝之聲、課堂教學之探、三賢四寶之戀、書法藝術之美、國學象棋之弈、校園文化發展之見、國學經典之咏、臺灣農企高密之旅。臺灣11所學校的師生62人和高密市10多所學校的師生共1000余人參加了文化節,進行了友好互動和親切交流。

  突出主題:在文化傳承中增進文化認同

  在參加了三賢四寶之戀活動,了解了高密的歷史後,臺灣小學生曹夢竹充滿驚奇和感慨。沒有想到,高密這片土地孕育出了春秋齊國宰相晏嬰,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

  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根和魂,兩岸同胞都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認同感。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兩地在校園文化的體驗交流中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和創新,通過國學經典之咏、國學象棋之弈、書法藝術之美、三賢四寶之戀等內容,積極展示高密國學教育特色與成果,讓兩地師生在心靈共鳴中增進情感認同,讓國學的魅力在兩地共同綻放,讓國學的未來在兩岸得到共同發揚。

  在校園音樂節上,臺上的臺灣小學生和臺下的高密小學生共同唱起耳熟能詳的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稚嫩的童音,整齊的節奏,讓人充分體會到魯臺兩地文化同源,心手相牽的溫暖和感動。臺灣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説:“海峽兩岸流淌著同樣的血脈,襲承著同樣的文化根源,我們願意通過加深校園文化的交流,建設好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文娛結合:在互學互融中全面了解

  兩地教育各有所長,通過課堂教學之探、校園文化發展之見活動,老師們充分交流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互學互融、相互借鑒。

  在課堂教學之探中,選擇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5門課程,兩岸小學教師同課異構、共同議課,在交流中相互切磋、形成共識。“我們真誠地歡迎臺灣師生前來交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有這樣的機會和臺灣的老師共同探討青少年的教育方向和理念,我感到十分榮幸,倍加珍惜。臺灣和大陸教育各有自己的理念和特色,臺灣有許多教育理念和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非常感謝校園文化節這個平臺,給了我們這麼寶貴的一次機會。”參加此次活動的高密市第三實驗小學副校長石玉花説。

  在校園文藝之聲音樂會上,兩地師生同臺演出,展示各自才藝和表演特色,臺灣學生表演的國標舞《拉丁舞曲》、芭蕾舞《跳動的音符》等節目,為師生們自由設計作品,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創造力,而高密第一實驗小學學生表演的武術《中華武娃》節目,紮實的表演功底,也讓臺灣孩子佩服不已;兩地師生合唱的《我愛你中國》《明天會更好》等節目更是讓觀眾充滿溫暖和感動。通過多方面開展交流活動,師生們同臺演出,各展所長,相互欣賞,凝聚共識,在潛移默化中深化了友誼。

  互動體驗:在播種友誼中收穫快樂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推動力量。校園文化節緊緊圍繞青少年群體展開,選取校園文化為交流重點,活動設計緊扣青少年的聯誼互動展開,讓兩地師生有一個多方面深層次的了解和交流,在真實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此次活動板塊的最大特色是互動設計、重在體驗,跳出傳統的現場參觀模式,以兩地師生共同參與、親身體驗來促進文化的融合發展,增進兩地師生情誼。

  活動精心設計了多個互動環節,在四寶之戀、象棋對弈、書法交流活動中,兩地小學生手拉手、面對面、心連心,開展了最真誠、最熱忱、最實在的溝通。兩地的小學生手把手學習、一對一交流,合作完成藝術作品,開心得擊掌歡呼,忘記了疲憊。兩地小學生還相互贈送了精心製作的禮物,留下了聯繫方式,彼此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文化節內容豐富,設計緊湊,成效明顯,産生了積極反響。臺北市東門小學林寶嫣同學表示,很榮幸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高密)校園文化節,通過舉辦這次活動,兩地的師生零距離接觸,同吃同住、同臺獻藝,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希望這樣的交流越來越多,讓更多臺灣青少年了解祖國大陸的新時代、新氣象,希望海峽兩岸青少年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台灣網、山東省臺港澳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