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演講

時間:2015-07-07 11:50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7日貴州訊 6月27日下午,一場圍繞新常態新機遇下,兩岸如何抓住機遇,開創綠色産業合作新前景的主題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舞陽河廳舉行。論壇由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梁琪主持,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吉、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臺灣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斐章、南京大學教授孫寧華、臺灣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分別作了主題演講,提出的觀點新穎獨到,令人耳目一新,贏得陣陣掌聲。以下為曹小衡演講。

  陳會長、江會長,劉常委,各位主講嘉賓,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下午好!

  我主要是講四個內容,第一是綠色能源的概念及國際發展趨勢,第二是兩岸能源結構的概況與問題,第三是兩岸發展綠色能源産業的意義,第四是兩岸綠色能源産業合作的現狀與前景。

  在綠色能源概念裏面我主要強調三點。第一點是兩岸綠色能源合作上,綠色能源不是對能源的簡單分類,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術體系。第二點是綠色能源不但強調能源的清潔性,同時也強調經濟性和再生性,這個在綠色能源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綠色能源不是完全沒有任何排放的。第三點是綠色能源的清潔性是指符合一定的技術標準來排放,這個我覺得兩岸未來在這方面可以做很多文章。

  按照歐洲聯合中心2004年對未來一百年世界能源的消耗和生産的趨勢預測,有三個重點。第一點是在未來,包括到2020年、2030年、2050年、2100年,綠色能源在整個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提升由20%、30%、50%、62%,最後達到86%。所以從2020年開始,綠色能源産業發展是非常快速的,傳統的非再生能源消耗量在2040年左右會達到高峰,産量會大量下降,所以必須要使用綠色能源。我們看看兩岸能源消費的比較,目前,國際綠色能源佔整個能源消耗的12.67%,大陸佔9.76%,臺灣佔10.5%,都落後於國際標準。同時,兩岸在能源問題上都有很多問題存在。第一個問題是總體能源安全非常堪憂。大陸石油的消耗,按目前的探明儲量來説只夠用12年,煤炭只夠用62年,天燃氣只夠用28年,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第二個問題是兩岸能源的乙醇度基本都已經達到紅線。大陸“十二五”規劃定下來的紅線是61%,但是2014年已經到了60%。第三個問題是兩岸的環境承受力已經達到極限。經過推算,基本狀況都屬於超標狀態。從能源的儲量來看,特別從石油的儲量來看,第四次石油危機是遲早的事,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應對政策,一旦出現第四次石油危機,我覺得無論對大陸經濟還是臺灣經濟來講,都會遭受到非常重大的打擊。

  接下來看兩岸目前産業合作的現狀。兩岸産業合作的現狀在非再生能源領域已經開始有所合作了,但這種合作還缺乏實質性,綠色能源合作基本是停留在口頭上,而且這種口頭上的談論也是相對比較淺顯的,沒有把它提高到未來兩岸三十年經濟合作戰略性這個角度來談論。我認為兩岸綠色能源産業合作的可行性是完全具備的。第一,兩岸都是能源消耗大戶,資源小戶,合作是雙方都有的需求;第二,從技術、經濟、政治上兩岸均有需要;第三,兩岸能源開發具有互補性,臺灣一些光電産業的技術相對比較領先,而大陸的資金、市場都非常強大;第四,兩岸的能源合作是兩岸經濟合作的一條新路,具有強大和長遠的需求。

  最後是我對推動兩岸綠色能源産業合作的思考。首先,定位上要把它提升為兩岸戰略性合作産業。第二,基本合作思路是兩岸瞄準未來市場,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管理、共同經營、共同受益這樣的模式。第三,我們在具有前景的新能源合作方面,要從研發、規則制定、標準制定方面來著手,作為合作的起點。第四,是否能考慮成立一個共同基金,雙方以入股方式參與。第五,開闢一個從事新能源開發的基地或者特區。謝謝大家。


編輯:貴臺宣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