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斐章演講

時間:2015-07-07 11:47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7日貴州訊 6月27日下午,一場圍繞新常態新機遇下,兩岸如何抓住機遇,開創綠色産業合作新前景的主題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舞陽河廳舉行。論壇由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梁琪主持,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吉、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臺灣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斐章、南京大學教授孫寧華、臺灣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分別作了主題演講,提出的觀點新穎獨到,令人耳目一新,贏得陣陣掌聲。以下為張斐章演講。

  今天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報告一下水與綠色産業之間到底有什麼重要的關係。

  我們了解到,未來五十年之類,全球水需求還會增加55%,到2050年,全球會有40%的人將嚴重缺水,近14億人仍然沒有辦法獲得基本衛生設施。在全球的國際環境市場裏,各先進國家幾乎都把綠色産業當做國家推動的重點項目,在各國日益重視之下,我們發現綠色産業絕對是21世紀一個重要的明星産業。

  什麼是綠色增長?綠色增長最重要一個概念就是它是環境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綠色增長在一個國家層面裏,它是實現強勁的經濟增長並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對於非政府組織就是要減少浪費,避免不可逆轉的環境破壞。對於窮人來説最簡單就是我要有東西可吃,要有水和醫療服務。水就是我們“綠色經濟”和“綠色增長”的動力引擎。

  綠色增長政策同時要解決水量與水質的問題。我們認為,在水有關的創新與投資上面,還是要有新的思維、新的技術來促成綠色增長的動力,對水供應和使用産生的相關影響,可持續的融資這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治理和政策協調是關鍵所在。

  水是絕對不可或缺的,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用水,每一個産業都需要用水。因此,水是綠色基礎設施的共同點,是可再生性的能源。到2025年,將近2/3的國家用水會非常的緊張,2.4億人口將面臨絕對的缺水,缺水這個問題一定會限制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到2020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世界上有2/3的人口會居住在城市,中國有221個城市有100萬以上人口,如何滿足他們的供水和衛生需求增長,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舊的技術是肯定不夠的,所以要怎樣利用更多的再生水,需要相關的技術持續不斷再努力、再鑽研、再提升,所以我們要整合地面水、地下水,納入城市綜合規劃。

  我們過去70%、80%的水都用在農業,可是城市化,工業化和氣候變化的搶水壓力增加,用水就會變成一個競爭。所以用水我們必須有解決的方案。首先是蓄水,蓄水絕對是不能少的。第二是傳統方法,貴州有寶貴的梯田,就可以非常好的蓄水。第三是先進技術,包括遙感探測以及地理測繪技術,它可以準確掌握水資源。

  綠色增長對糧食、農業和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了解到,到2050年全球食品對自然資源,對土地和水的需求將增加一倍。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和工業化對有限的水資源的競爭壓力將越來越大。農業用水在所有水資源裏面佔了70%左右,同時也造成很多水體的污染,所以用水的可持續性是非常關鍵的。同時,要確保水可以共用,保持水系統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各國政府需要提高和改善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尋求減少農業系統的水污染政策,強化農業用水的可持續性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水管理從綠色增長的角度至關重要,包括水資源分配,增加價值; 投資和創新,降低成本,提高用水效率; 蓄水以確保面對不確定性的問題; 開發供水和衛生設施,可累積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希望在山,關鍵在水。貴州和臺灣都有美麗的青山綠水,過去臺灣超抽地下水造成很多問題,未來希望通過森林復育強化涵養水源、水資源保護以及相關技術,真正可以開創永續的金山銀山。謝謝大家。


編輯:貴臺宣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