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經貿文化寶島行訪問團走進銘傳大學(圖)
4月20日,劉銘傳銅像揭幕儀式、銘傳大學安徽教育中心揭牌儀式在銘傳大學桃園龜山校區舉行,省長王三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銘傳大學校長李銓等出席並揭幕。(圖片來源:安徽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合肥消息 “有朋自銘傳故里來千里情牽,共聚于寶島學府內歡樂同享。 ”4月20日,劉銘傳銅像揭幕儀式、銘傳大學安徽教育中心揭牌儀式在臺灣銘傳大學桃園龜山校區舉行,安徽省長王三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銘傳大學校長李銓等出席並揭幕。
臺北桃園龜山風和日麗,綠樹掩映的銘傳大學風景如畫,美麗的校園內歡聲笑語。上午9時30分許,安徽經貿文化寶島行訪問團來到銘傳大學,校長李銓率師生代表迎接訪問團的到來。 9時40分許,劉銘傳銅像揭幕暨銘傳大學安徽教育中心揭牌儀式,在綠草茵茵的花園會場隆重舉行。省長王三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銘傳大學校長李銓分別致辭,並一起為劉銘傳銅像揭幕、為安徽教育中心揭牌。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臧世凱,副省長花建慧,及省政府秘書長梁衛國、省長助理邵國荷和安徽訪問團成員,銘傳大學師生代表等共同參加儀式。
王三運在致辭時深情地說,安徽是劉銘傳的故鄉,臺灣是劉銘傳戰鬥過的地方。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以極大的熱情,推行新政建設,真正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精神追求與臺灣融為一體,他對于臺灣的關切、奉獻和熱愛至死不渝,是“歷史上真正稱得上愛臺灣的人”。先人已逝,英名長存,家鄉安徽和臺灣人民沒有也永遠不會忘記他。他的英名和業績,在皖臺兩地廣為傳頌、家喻戶曉,將永遠激勵皖臺同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今年是皖籍先賢劉銘傳誕辰175周年、逝世115周年。今天,我們在以他命名的銘傳大學,隆重舉行劉銘傳銅像揭幕儀式,共同追憶他的奮鬥歷程,緬懷他的光輝業績,弘揚他的崇高風范。
王三運指出,銘傳大學是一所久負盛名的高等學府,先進的教育理念、優良的辦學質量和嚴謹的治學風格譽滿海峽兩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文、管理方面的傑出英才。這次安徽省與銘傳大學共同設立安徽教育中心,訪問團一行深感為榮。希望安徽教育中心不負厚望,致力于“傳承中華和諧文化、共謀兩岸人民福祉”,當好皖臺兩地交流的友好使者,積極促進教育合作發展,共同提升教育服務水平。
吳伯雄在致辭時表示,劉銘傳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的奮發圖強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懷念,這座銅像的建立,進一步拉近了臺灣人民與安徽人民的距離,增強了兩地人民的感情。開展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開展經貿交流,能讓臺灣與安徽人民的手拉得更緊,開展文化交流,能讓臺灣與安徽人民的心連得更緊。包括教育在內的人文交流合作,有利于傳承中華文化,深化兩地人民的認知,增進兩地人民的了解,推動兩岸和平與發展。
教育中心揭牌後,王三運、吳伯雄親切看望了正在這里進行學習的安徽省首批30名高中校長學員。王三運勉勵學員珍惜機緣,充分利用短短20天時間,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加強協作,相互切磋,共同進步;積極作為,既要當好學習者,又要做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使者,深入民眾,加深了解,增強兩地人民的友誼。吳伯雄希望銘傳大學積極做好教學工作,鼓勵安徽學員與銘傳大學師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一起進步,擔當起促進皖臺交流合作的共同責任。
在銘傳大學,訪問團還與銘傳大學師生進行了聯歡,安徽省藝術家奉獻了黃梅戲、徽劇、花鼓燈等精彩演出。
據悉,劉銘傳1836出生于肥西縣劉老圩農家,1885年起在任首任臺灣巡撫6年間,大力改革國防、行政、財政、生產、交通、教育,全面推進臺灣近代化,被譽為“臺灣近代化奠基人”。銘傳大學由包德明博士與丈夫李應兆于1957年創辦,現有臺北、桃園、基河、金門4個校區、10個學院、4個中心和49個係、部、研究所,在校生1.8萬人,生源來自68個國家、地區,目前已與安徽等地高校建立了學術合作關係。 (中國臺灣網安徽省臺辦通訊員 曹顯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