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體現大國擔當
作者:門鏡(比利時籍學者,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産黨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並在之後多次重要講話中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此,新發展理念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戰略指引和現代化的重要原則。
綠色發展造福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對五大發展理念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進行科學闡釋,指出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因此,綠色發展既是中國今後幾十年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也是現代化的重要方式和任務。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可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這是樸素的真理”。
中國紮實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近十年,通過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中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種草改良1.65億畝,新增和修復濕地12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中國為全球貢獻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積。目前,中國森林面積為34.60億畝,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積量為194.93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保存面積為13.14億畝,居世界第一位;草地面積為39.68億畝,居世界第二位;濕地面積為8.50億畝左右,居世界第四位。十年來,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態勢,綠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從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1倍,突破10億千瓦,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都穩居世界第一。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是全球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綠色發展惠及世界
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休戚與共。
國家發展路徑的選擇對正處在快速上升期的發展中國家而言至關重要。中國走綠色發展之路,是符合時代大勢的正確選擇。中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向世界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為全球生態治理凝聚了強大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彰顯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中國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成為國際秩序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多年來,中國以實際行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讓中國智慧融入推動經濟全球化、促進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領域全球治理體系,共商共建共用理念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和環境治理,為全球合作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引領作用。中國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與美國共同發佈《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加快向全球凈零經濟轉型;中國推動發起建立了“基礎四國”部長級會議和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等多邊磋商機制,推進全球氣候多邊治理進程。中國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強調攜手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支援這一倡議,6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中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全面深入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深化南南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入對接,為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發佈,啟動中非3年行動計劃專項;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成立並啟用,對加強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之間應對氣候變化交流、推動開展務實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十百千”項目,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同各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能源合作。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開展廣泛的能源貿易、投資、産能、裝備、技術、標準等領域合作;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與一些國家和大型跨國公司開展清潔能源領域合作,推動形成開放透明、普惠共用、互利共贏的能源合作格局。
中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深刻闡釋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重大意義,為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信心,為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指明方向,為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擘畫藍圖。《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發佈《昆明宣言》,為後續“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磋商凝聚了廣泛共識。
中國積極倡導並推動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了關於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與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合作協議。中國與100多個來自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夥伴共同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發佈《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等文件,推動落實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責任和綠色標準。通過打造綠色絲綢之路,中國大力構建國際綠色轉型發展的合作平臺,向世界分享綠色轉型發展的先進經驗與成就,為推動全球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綠色發展是中國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相關條約義務,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中國有主張也有擔當,貢獻成功經驗也提供公共産品,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肯定,為世界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中國持續發展和開放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強大動能,為全球經濟綠色復蘇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