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一場全球矚目的變革

時間:2010-03-03 09: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2月初的中國,站在春天的門檻上。一個特殊的研討班——“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在中共中央黨校如期舉辦,四位特殊的授課者——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在講臺上集中談及同一個主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3月初的北京,被一場春雪裝扮得分外妖嬈。引人矚目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即將召開,來自全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心裏裝著同一個話題:如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世界把目光對準了中國。美國《世界日報》載文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看上去是老主題、老形式,但其間伏有新的內涵,預示著中共今年的政經政策將再作重大調整”。法國《歐洲時報》發表評論:“中國對經濟轉型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正在加強。”“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內的高層官員相繼發表關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講話,並多次使用‘加快’字眼,凸顯中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正加速到來。”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許多代表和委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進入2010年的中國經濟,正在迎來一場全球矚目的歷史性變革;歷經30餘年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中國,已開始向更新、更高的層次轉型和跨越。

  聚焦 1 調結構,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許多代表和委員表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首要任務是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調整,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全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正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複雜最嚴峻的格局,必須立即進行結構性調整。”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到了非調整結構不可的時候,這既是經濟增長和優化的短期壓力,也是中國發展戰略的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希瑪企業集團董事長何幫喜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表明政府早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比如,經濟增長中投資所佔比重過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産業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業産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出路在於調整結構,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社會經濟的高效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凸顯出來。如果不加緊解決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這個主要癥結,將來付出的代價就會越來越大。”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富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林中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説,“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順應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趨勢,跟上國際金融危機催生的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潮流,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培育經濟長遠發展的競爭力。”

  代表和委員們認為,在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在大調整大變革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全面復蘇可能是一個緩慢而複雜的過程,原有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國際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因此,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絕非易事,這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必須通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來推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