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可為“調結構”發揮重要作用

時間:2010-03-03 09: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魏薇 王君璐 石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任周道許近日應邀做客新華社《金融講堂》節目時指出,保險業在服務國家"轉方式、調結構"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機制,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

  周道許指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保險業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改革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09年全國保費收入11137.3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元。2002年以來保險業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長速度,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隨著保險覆蓋面不斷拓寬,保險與經濟社會的聯繫更加緊密。保險業日益成為現代金融體系、國家災害救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以及社會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道許指出,經過10多年的探索,保險監管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一是監管理念逐步成熟。實現從"就保險論保險"向"想全局、幹本行,幹好本行、服務全局"轉變,從"就監管論監管"向"抓監管、防風險、促發展"轉變。二是監管組織體系基本形成。從1999年底開始,保監會在各省區市設立派出機構,全國35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成立了保監局,全國範圍保險監管機構體系的逐步形成。目前,中編辦已批准保監會開展監管機構延伸試點,試點初期,將在唐山、溫州、蘇州、煙臺和汕頭進行地市分局試點。三是保險監管機制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償付能力、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行為監管三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框架,構築了以公司內控為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以現場檢查為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的五道風險防線,建立了政府監管、企業內控、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風險防範體系。四是監管國際交流合作不斷加強。保監會先後加入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和國際養老金監督官協會,並分別當選這兩個組織的執行委員會成員。

  周道許指出,保險業在服務國家"轉方式、調結構"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機制,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同時,保險也是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具有金融杠桿和投融資的功能,對經濟發展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金融支援作用。在當前"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保險可以在以下六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概括起來是"六個促進",一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二是促進企業自主創新,三是促進三農發展、四是促進擴大內需、五是促進公共産品投入與供給、六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