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功成:收入分配困局優先突破什麼

時間:2010-03-02 10:15   來源:新華網綜合

  ——收入分配困局優先突破什麼

  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

從長遠看,社會主義本身就應該是福利社會,是沒有後顧之憂的社會,是每一個人都應當且能夠享有安全、平等、自由、尊嚴的社會

  財經國家週刊報道 "2009年可以被看作是國民收入分配改革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國民收入分配的調整實際上已經在有力度、大規模地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從事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專業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鄭功成教授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專訪時如是説。

  在他看來,金融危機正成為中國國民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助推器,財富的合理分配趨勢已不可逆轉,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和提高勞動報酬佔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勢在必行。

  鄭功成著重指出,要真正實現全體國民合理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必須多管齊下,從初次分配、再分配與第三次分配同時發力,但初次分配格局的調整更屬於戰略問題,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第三次分配要見效也需要相當的時日,因此,再分配環節的改革就應當成為突破收入分配困局的優先選擇,而從財政體制與公共資源支出結構改革入手,從增量改革轉變到增量與存量改革同時推進,儘管將面臨重重阻力,卻可能是兼具戰術與戰略措施的必須舉措。

  2009:收入分配轉折年

  《財經國家週刊》: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國民收入分配調整改革來説,意味著什麼?

  鄭功成:金融危機正成為中國國民收入分配改革的一個重要推動力,財富的合理分配趨勢已不可逆轉。

  雖然全球金融危機使我們的經濟遇到較大困難,但同時,這也使舉國上下形成了一種共識,即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從外貿依存型轉向內需驅動型,而內需主要應當依靠居民消費的拉動。這樣我們就形成了第二個共識,即通過增加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和提升勞動者穩定的安全預期,促進居民消費的增長。

  2009年可以被看作是國民收入分配改革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政府推進了很多惠及民生的政策和實踐,它表明國民收入分配的調整實際上已經在有力度、大規模地開始了。

  《財經國家週刊》:這種轉折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鄭功成:對整個收入分配改革而言,提高兩個比重是戰略目標,其中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屬於初次分配環節,因為涉及到勞資關係及政府三方,只能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但是提高城鄉居民的安全預期屬於再分配領域,動用的是公共資源,所以是可快速見效的。

  2009年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這一年相對於GDP8.7%的增速和財政收入9.5%的增速,政府用於民生的投入增長了32%以上,其中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資金增長了16.6%。政府還承諾三年內投入醫療改革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資金是8500億元人民幣,同時投入9000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還包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它標誌著農民退休制度正在建立之中,試點地區的農民只要達到退休年齡,便可以按月領到由中央政府(東部發達地區由地方政府負擔50%)提供的55元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之所以説2009年是一個轉折性的年份,因為政府的真金白銀拿出來了,並且正在沿著制度化的方向邁進,這是一條不可逆轉之路。比如農民的養老保險,未來只能升,不可能再降下來,變成了剛性的政策。這個制度形成了以後,會對政府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將來要把公共資源越來越多地用到民生上。這方面中央政府開了好頭,會對地方政府形成一種強勢牽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