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四個著力點(下)

2012-08-06 16:09     來源:台灣網     編輯:范樂

  三、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突破口與結合點

  在後國際金融危機的複雜經濟形勢下,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仍然是機遇大於挑戰。兩岸需要共同面對穩定經濟增長這一長期的艱巨任務,抓住全球産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的有利契機,緊扣兩岸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主題,攜手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一是經濟結構合作。臺灣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提出要擴大內需、促進投資、強化招商、加快轉型,這意味著向來以出口為經濟增長引擎的臺灣經濟正在著力加強內需建設,需要更多的外來投資機會。而大陸在“十二五規劃”的第五十二章中明確提出要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第五十八章也提出要促進兩岸雙向投資。大陸一直積極支援和鼓勵兩岸雙向投資,推動有條件和有意願的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未來隨著臺灣對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進一步放寬限制,加大市場和技術開放的力度,提高對陸資企業審查的透明性和公平性,大陸也需加大政策支援和服務保障的力度,增強對企業赴臺投資的引導和服務,這樣兩岸在擴大臺灣內需、轉變經濟結構方面可以有所作為。

  二是産業結構合作。為突破産業轉型的中長期瓶頸,優化産業結構一直是臺灣當局高度重視的議題,“黃金十年願景”裏提出了産業轉型的“五化”:傳統産業特別是基礎産業高值化,製造業服務化與綠色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今年第二季度臺灣行政部門又將其調整為“三業四化”,即:“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産業特色化”,除傳統産業更強調特色外,其他並無變化。該産業改革方向的主要目的是為增加島內就業機會與薪資所得。

  大陸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産業轉型升級,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環境。尤其是要“明確兩岸産業合作佈局和重點領域,開展雙方重大項目合作。”

  因此,兩岸還應繼續重視和加強産業分工合作,擺脫目前只想向對方要市場的舊思路,從可持續合作的長期戰略著眼,制定明確的合作目標,提供政策支援,促進兩岸在研發創新、品牌共建、標準制定等領域的合作,攜手參與國際競爭。

  三是地區結構合作。為改變南北差距不斷拉大的趨勢,臺灣當局提出以長期産業規劃及改善投資環境為改革重點,包括增設行政部門南部據點,在南部增設“行政機關”辦事機構,以帶動人力等資源回流南臺灣,促進南部發展;重視發展在地産業,推動“産業有家,家有産業”計劃,打造在地品牌,促進南北區域均衡發展,縮短城鄉差距;並規劃以高雄自由貿易港區為核心,以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市、屏東縣為腹地,建立臺灣首個“自由經濟示範區”,區內企業享受租稅優惠,並放寬對資金進出、外勞比例、服務業準入等限制,以吸引投資和促進就業,使示範區成為南部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近年來,大陸在對臺工作中加大了“向南移、向下沉”的力度,對臺灣中南部地區和中低收入民眾的關心日益顯著,未來可以考慮增加在南部的商業會展、文化交流活動,通過民間企業與社團在高雄或臺南設會展中心,進行展品交易。重點加強與旅遊業、會展業、農漁業、出口加工業等就業比重較大的南部産業合作,鼓勵大陸民間機構或企業與臺灣地方政府或企業進行合作。此外,針對“願景”確定的規劃內容,兩岸可以加快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明確兩岸合理産業分工佈局,開展試驗型、創新型的兩岸合作形式,配合島內擴大自由貿易港區、籌備“自由經濟示範區”等規劃,推動兩岸局部地區率先實現經濟一體化。加快並深化兩岸服務業合作,將臺灣規劃的航空、海運樞紐計劃與大陸對外開放海空港口進行對接和合理佈局。

  四是人才結構合作。在“黃金十年願景”的“優質文教”規劃中,未來十年要進行教育革新,加強産學合作與培育知識經濟人才,打造臺灣成為東亞高等教育重鎮。拓展國際與兩岸教育交流,臺灣大專校院與東亞及大陸地區高等學校締結聯盟比率由目前81%,五年內提升至90%,十年內提升至95%。境外學生來臺學習人數由目前4萬4,727人,五年內成長至10萬人,十年內成長至13萬人。相應的,大陸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教育改革發展,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兩岸在文教交流、教育培訓合作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尤其是兩岸合作進行職業技術與高等教育培訓極有潛力。臺灣方面在政策法規的鬆綁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以陸生赴臺就讀為例,今年第二屆陸生只有677人決定赴臺就讀,放棄率高達1/3,報到率為43.34%,博士班缺額率58%;碩士班缺額率44%。臺灣多數大學對大陸學生吸引力不足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臺灣對陸生限制過多。臺灣僅承認大陸41所高校的學士學歷,且“陸生三法”對陸生有“三限六不”的限制,規定陸生不得進入涉及安全機密的院係所就讀、不採認大陸醫事相關學歷、不得參加公務人員考試,另外陸生需提供人民幣10 萬元的財力證明,赴臺後不能參加健保、不能在校內外打工、沒有獎學金、畢業後不得留臺工作,這使陸生在臺需要被迫生活在歧視性規定陰影下,嚴重影響陸生赴臺就讀意願。未來兩岸可以研究如何擴大臺灣招收陸生以及臺灣高校在大陸從事教育培訓的可行辦法,為兩岸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級人才。(本文作者朱磊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經濟學博士)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專家專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