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四個著力點(上)

2012-07-23 15:26     來源:台灣網     編輯:王偉

  在全球經濟進入深刻變革之際,兩岸社會、經濟都在步入重要的轉型期,經濟增長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內外形勢要求兩岸繼續深化經濟合作,鞏固成果,克難前行。

  一、當前兩岸經濟均面臨經濟下行壓力

  7月19日,臺灣“中央研究院”公佈的1.94%的經濟增長預測令臺灣經濟更加備感寒意,臺灣今年經濟增長率由年初的“保四”變成了“破二”,對執政當局敲響警鐘。調降經濟增長預測值的主要原因:

  一是出口衰退。臺灣出口連續4個月衰退,上半年出口1468億美元,衰退4.7%;進口1356億美元,衰退5.8%。累計對外貿易總額達2824億美元,同比下滑5.3%。相較韓國、日本、新加坡、大陸等臺灣周邊主要經濟體,臺灣是唯一上半年出口負成長的地區。兩岸貿易總值上半年雖也減少,但ECFA項下商品的臺灣對大陸出口卻成倍增長。上半年大陸進口臺灣ECFA項下産品總值39.1億美元,成長高達104%;關稅優惠15.4億元人民幣,更成長334%。

  二是投資不振。外資大量流出,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日前發表《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臺灣去年吸引的外來直接投資(FDI),在全球211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倒數第2。臺灣近十年來吸引外資數量下滑趨勢明顯,2011年臺灣FDI凈流出近20億美元。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時代,各經濟體年年都在積極開放對外資的管制,而臺灣在這方面卻一直重視不夠,尤其是對最有潛力的陸資開放步伐,大大落後於臺灣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需要。

  三是消費疲弱。根據7月18日在北京發佈的2012年第二季度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臺灣最低,為72.0;大陸、澳門、香港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分別為87.2、84.9和77.5。在臺灣較為低迷的消費市場中,大陸游客的消費潛力還是較為令人矚目。今年上半年,銀聯卡在臺刷卡和提現都“翻倍暴衝”,刷卡金額達220億元新台幣,同比成長1.23倍;銀聯卡提款金額也高達195億元新台幣,同比增長0.98倍;大陸消費者上半年在臺“消費貢獻”共415億元新台幣。

  大陸經濟同樣面臨困境,經濟增長率自2010年第四季達9.8%以來,已連續7個季度逐季下滑,2012年第二季經濟增長率僅為7.6%,創下3年來新低。世界銀行最新預測大陸全年增長8.2%。

  歐洲是大陸最大出口市場,歐債危機持續影響大陸出口,加之國內投資需求增長減緩,使大陸進出口增速不高。今年上半年大陸外貿進出口總值183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出口9543.8億美元,增長9.2%;進口8854.6億美元,增長6.7%;貿易順差689.2億美元,擴大56.4%,創近三年半以來的最高點。但目前大陸外貿似已接近谷底,尤其是對外貿易下半年回暖跡象已較為明顯,外貿年增長10%的預期目標可望實現。

  投資依然是大陸經濟主要增長動力。上半年大陸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0.4%,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刺激經濟的舉措。第二季度投資對GDP拉動從一季度的2.7%提高到3.9%,證明投資效果已有顯現。  (未完待續)(本文作者朱磊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經濟學博士)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專家專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