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四個著力點(中)

2012-08-06 16:01     來源:台灣網     編輯:范樂

  二、臺灣推動短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

  臺灣當局今年來的經濟施政方向是兼顧經濟增長、轉型和社會公平,在採取刺激出口的“龍騰計劃”等應急舉措以擺脫當前經濟困境的同時,力推以“黃金十年”為藍圖的中長期經濟發展和轉型策略。2011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臺灣當局分批公佈了醞釀已久的“黃金十年願景”施政規劃。全文近3萬字,包括活力經濟、公義社會、廉能政府、優質文教、永續環境、全面建設、和平兩岸和友善國際8項願景31項主軸。今年以來,主要施政議題大體沿襲該宏觀思路。

  一是活力經濟,開放佈局。“願景”對開放的規劃內容包括:積極洽簽經貿協議,融入區域整合,連結亞太,佈局全球;進一步邁向經濟自由化,以吸引跨國企業在臺設立區域營運總部;打造臺灣成為全球企業進出亞太市場的最佳門戶;逐步創造條件,以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TPP)做為努力目標。為此,今年臺灣當局加快步伐推動困擾了數年的美國牛肉問題,以儘快重啟臺美“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TIFA)會談與加入美國主導的TPP。針對因島內限制含瘦肉精美牛進口導致臺美TIFA商談一再延後,臺灣當局頻頻與立法部門溝通,力求儘快通過美牛修法。此外,臺灣當局還加快推動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試點工作,將加入TPP的時間表由10年縮減至8年。

  二是公義社會,均富和諧。其施政主軸包括均富共用和居住正義,即改善所得分配,共用經濟發展成果;提供居住協助,調節住宅供需,健全住宅市場。為此,臺灣當局繼去年開徵旨在抑制房價的“奢侈稅”後,今年著重推動開徵“證所稅”的改革。馬英九連任後,為推動財政改革,臺灣當局成立了“財政健全小組”,在強調考慮公平正義、增加稅收以及保證資本市場和經濟繁榮等情況下,優先進行以證券所得稅為代表的稅制改革。4月臺灣當局公佈“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課稅方案”,意在改善財政收支狀況、降低民眾對島內貧富差距拉大的不滿。這是自1949年臺灣當局取消證券所得稅以來第三次恢復該稅種,前兩次均告失敗。此次執政當局雖下了很大決心,並任用此前因開徵“證所稅”下臺的前財政部門負責人的女兒再擔重任,卻也因反對力量強大再次改革受挫,政壇母女均在此項改革上鎩羽而歸。

  三是永續環境,低碳家園。強調綠能減碳,加速産業結構轉型,發展低碳能源,推廣再生能源設置,擴展風力發電,逐步擴大太陽光電設置,促進低碳天然氣合理使用,逐步降低對核能的依賴,完善有助節能減碳的市場機能及法制基礎,促進節能省水生活。在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壓力下,油電漲價是馬英九連任後的重要財經舉措,以減輕油電公營企業虧損及臺灣當局財政壓力,促進島內資源價格合理化和産業向節能環保升級,但政策推出後受到島內各方巨大壓力,臺灣當局5月份又不得不將原先公佈的一次性上調電價方案調整為“緩和調漲、分段實施”,島內民眾卻因其他物品價格已經上漲而普遍不滿。

  四是和平兩岸,良性互動。馬英九當局將該內容作為“黃金十年願景”的壓軸部分最後推出,並宣稱將進一步開放陸資來臺,以及適時放寬兩岸金融業務往來。今年3月,臺灣當局公佈並實施第三階段開放大陸資金赴臺投資的相關規定,在此前分別於2009年6月和2011年3月兩階段已開放247項的基礎上,新增開放161個産業項目,使臺灣對大陸開放項目佔總投資項目比重提高至67%。未來臺灣當局對陸資的開放項目調整會由原來的一年一次改為半年一次,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進行第四波陸資開放,著重在服務業及公共工程領域。臺灣“經濟部”官員表示,在服務業及公共工程對陸資開放比率達到七、八成時,將對陸資開放項目全部改為負面表列。雖然這一目標有可能在年內實現,但在臺灣當局所謂“安全考慮”以及民進黨反對壓力下,短期內陸資入島仍很難取得外資同等待遇。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明確表示:“陸資來臺投資若要比照外資,還有一段長路要走,短期內看不到”。兩岸金融業務往來方面,臺灣“金管會”6月核準大陸的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臺北分行營業許可,實現兩岸金融機構雙向投資,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未完待續)(本文作者朱磊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經濟學博士)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專家專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