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投資新政或下月出爐 四千億資金等入市

2010-07-30 09: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險資投資版圖迎來爆髮式擴張

  經歷了半年多資本市場殘酷考驗的保險資金有望迎來轉機。消息人士透露,保監會有關部門近日再次召開會議,討論調整放寬險資投資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的門檻,為險資尋找更廣出口。此前,保監會已接連召開了多次會議,加緊研究調整險資投資債券、股票等相關政策,醞釀提高險資入市比例。

  在拓展原有投資渠道之外,近期保監會還全面放開保險機構開展利率互換業務,並正醞釀《保險機構開展衍生品業務管理辦法》,放開險資參與股指期貨;探索穩步放開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和不動産投資等。種種跡象表明,險資投資“版圖”正迎來爆髮式擴張。

  兩萬億險資的無奈

  險資投資“版圖”急需擴張,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面臨配置壓力的資金正越積越多。從年初的1.5萬億到目前的超兩萬億,半年時間內,找不到出口的保險資金如雪球般越滾越大。今年以來,由於保費增長較快、保單資金獲取成本較高,再加上實體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市場維持低位波動等多重因素,保險資金配置的難度大大增加。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保費收入7998.6億元,同比增長33.6%,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7.1個百分點,而且躉交保費佔比較高,較快增長的保費收入對保險資産投資收益提出較高要求。

  但事實上保費的資本收益率卻不盡如人意。上半年保險公司實現資金運用收益755.2億元,保險投資收益率僅為1.93%,而一季度保險資金收益率為1.23%,粗略計算二季度保險資金收益率僅為0.7%。保險資金權益投資虧損已毫無疑問。

  此外,今年以來,分紅險成為多數保險公司的主流産品,在全國保費收入中佔比近七成。分紅險産品期限較長,主要投資渠道集中在長期債券、銀行長期大額存款等。但保險資金通過銀行協議存款來進行配置的難度在加大。由於存貸比壓力加大,今年以來,一些股份制銀行、中小型銀行給保險公司大額協議存款利率甚至高達5%,已略高於企業債利率水準。但考慮到2010年上半年新增貸款已達4.63萬億,如果按全年7.5萬億規模計算,下半年投放規模僅佔上半年的三分之二,這預示著今年下半年銀行攬存的動力趨弱,險資通過加大協議存款配置力度提高收益的空間縮小。

  債券方面,缺少與負債相匹配的長期資産導致險資債券長期欠配。相對於3.6%-3.8%的保單資金成本而言,收益率在4%以上的券種才具有配置價值,而目前僅20年期以上的金融債、30年期以上的國債、10年期以上的長期高等級信用債符合配置要求,該部分券種的稀缺導致險資配置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而近期傳統型壽險預定利率的放開可能進一步導致保險行業整體競爭加劇,部分保險公司可能採取高利率吸引消費者,從而提高行業資金成本,進一步推高了對長債的配置需求。

  投資渠道爆髮式擴張

  險資步入如此境遇已非一朝一夕。為此,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已多次表示,要加強資産負債匹配監管,增加資産配置的彈性和空間,為優化保險資産結構、改善資産負債匹配狀況創造條件。要針對新的投資市場、投資産品制定相應的能力標準,督促保險機構加強投資團隊建設,增強風險管理能力。

  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近日透露,保監會近期一直在研究資金運用的政策問題。針對當前形勢,要加快整合現行政策,使之更具適應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時,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穩步開放投資渠道,化解當前投資工具不足、收益不高的風險,逐步培養符合保險資金特性和資産配置需要的新的增長點。

  在加快整合現行政策方面,全面放開保險機構開展利率互換業務的政策已于近日出臺。保險資金可涉足金融衍生品工具——利率互換,用以規避投資風險,優化資産配置。一位券商交易員表示,中小保險機構參與利率互換的熱情很高。在今年保險公司投資中,有51.8%的資金都投入到債券領域,債券市場的波動對險資收益影響巨大,而利率互換則可以規避這種風險。

  還有多項政策調整的出臺也近在眼前。據了解,保監會資金運用部已就調整保險資金在債券、股票和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政策召開了專門會議,初步框架已定,包括上調股票、基金、基礎設施債權計劃投資佔比;對投資有擔保債券總額不再限制;無擔保債券投資比例不變,但增加在港發行的債券品種;擴大基礎設施債權計劃設立主體範圍,降低保險公司投資債權計劃門檻等。

  在穩步開放新的投資渠道方面,監管部門制定的《保險機構開展衍生品業務管理辦法》有望近日出臺,這意味著險資即將獲得股指期貨入市資格。某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保險資金具有投資期限較長、贖回壓力較小的特徵,運用股指期貨可為大資金管理風險和鎖定收益提供一定的保障,特別是在業務現金流和證券市場走勢並不匹配的情況下,利用股指期貨市場可以進行較為有效的配置管理。

  此外,不動産投資和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也在穩步推進中。這兩項政策在去年下半年已在加緊醞釀,但由於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遲遲未見出臺。在7月中旬召開的2010年上半年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再次重提,將穩步開放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和不動産投資。

  擴張須制度先行

  “在金融市場投資工具不足的情況下,保險資産負債匹配管理難度加大,保險資産面臨低效配製和錯配問題,這給提高資産收益帶來很大挑戰。”某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負責人直言困境。

  “新的投資渠道和資産産品的逐步放開,不但需要相關研究和制度的先行,而且還要求保險業加快相關領域專業技術和人才的積累。”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強調拓展險資投資渠道的基本前提,在險資投資渠道的爆髮式拓展同時,還需完善投資資産認可標準,發揮資本約束作用,抑制投資衝動。

  除了放開投資渠道,保險業也需要通過調整承保週期和業務結構來緩解險資配置壓力。上半年,保費收入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銀保業務佔人身險業務比重超過50%,期繳業務出現短期化趨勢,5年期以下業務佔比大幅上升。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在當下投資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更應偏重承保品質而非數量,大力發展利潤率較高的期繳個人代理産品,而非過度消耗保險資源、竭澤而漁。 (中國證券報 丁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