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規避刷卡國際結算費

2010-07-22 08:44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胡珊珊
  在巴黎的某個奢侈品專賣店,一群中國旅遊者挑選完心愛的包包和手錶到收銀臺結賬,當他們掏出VISA和中國銀聯雙幣信用卡,告訴店員“刷銀聯”的時候,卻遭到了店方的拒絕,“本店只刷VISA。”最終,這群來自東方的消費大戶不得不接受刷VISA結賬的現實,無端從兜裏多掏出1%至2%的國際結算費。

  這樣的情景即將在十幾天以後成為現實,VISA國際組織已經向全球會員銀行發函,要求從今年8月1日起,凡在中國大陸境外受理帶VISA標誌的、“4”開頭BIN號的雙幣種信用卡時,不論刷卡消費還是ATM取現,都不得走銀聯的清算通道,而必須走VISA的結算通道,否則將重罰收單銀行。一場由VISA和銀聯進行的暗戰正在波及到普通的消費者,《財道》給您講述糾紛的來龍去脈,並給您支招,一旦上面的狀況發生,您還有四條規避之道。

  解讀

  安全是藉口 利益是根本

  “VISA要封殺銀聯”,這是目前眾多業內人士和普通旅遊者非常關心的焦點,記者本週聯繫了爭議的雙方,總部在上海的中國銀聯打來電話回應:“我們已經對此事發表過立場,目前暫時不接受有關此事的採訪。”而VISA則給媒體發來一份1500多字的説明,解釋此規定出臺的原因:VISA卡跨境交易時,如果被其他支付品牌的網路處理,一旦發生交易糾紛或數據洩露,會給持卡人帶來較大風險,根據VISA全球運作規章的規定,VISA雙幣卡在海外交易必須走自己的處理網路,確保為持卡人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業內人士分析,藏在“安全”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商業利益。原因再簡單不過,VISA和銀聯都主營銀行卡跨行轉接業務,信用卡刷誰的清算通道,商戶就向誰付手續費。如上文所言,中國人近年來暴增的海外購買力是促成僵局的導火索。今年2月20日,中國銀聯發佈統計數據稱,春節7天境內銀行卡跨行交易近1億筆,數額達到569億元,銀聯卡境外交易金額同比增幅近80%。

  據日本《産經新聞》報道,春節到日本旅遊的中國人購買力驚人,許多人一次消費百萬日元以上。據加拿大VISA信用卡公司統計,僅2月12日一天,中國遊客用這家公司的各種卡消費達39萬美元,僅次於美國遊客。在美國,中國遊客也出手大方,平均花費超過6000美元,遠高出其他國家遊客4000美元的平均水準。據全球著名退稅機構全球回報集團統計,中國人去年在該集團英國加盟商店的消費總額同比增長126%,成為英國第一大退稅購物群體,在該集團法國加盟商店消費約1.58億歐元,同比增長47%,取代俄羅斯人躋身法國第一大旅遊消費群體。

  支招

  出國消費應對策略

  儘管受到影響的只是“4”字頭的雙幣信用卡,但去歐洲、澳洲旅遊的中國遊客該如何應對呢?下面四招供您參考。

  第一招:使用單標識銀聯卡

  截至2010年4月底,國際上與中國銀聯開展業務合作的境外機構有近200家,銀聯卡國際受理業務網路已擴展到90個國家和地區,銀聯卡全球受理網路正日漸形成。這一網路不僅能受理雙標識銀聯卡,而且可以受理單標識銀聯卡,特別是62字頭的單標識銀聯卡目前已經在境內外廣泛發行和使用。專家建議持卡人在境外消費取現儘量使用單標識銀聯卡,這樣可自動走銀聯網路。具體來講,在境外使用單標識銀聯卡,持卡人可以直接實現當地貨幣消費或取款,回國後以人民幣賬戶扣款,免收約佔交易金額1%至2%的貨幣轉換費。

  專家還提示持卡人,在境外刷卡消費時,如果商戶有“TAX FREE SHOPPING”購物退稅標誌,使用單標識銀聯卡可以幫助持卡人簡單、便捷地完成退稅程式。具體操作上,先向商戶索要全球退稅支票及退稅專用信封,然後在全球退稅支票的銀行卡卡號區域填寫單標識銀聯卡卡號,用於收取退稅款。在離境安檢時,向當地海關出示自己購買的商品、發票和護照,海關在審核後,將在全球退稅支票上蓋章使之生效。

  第二招:繞開VISA選擇MASTER

  國際信用卡組織有VISA國際組織、MASTER國際組織、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大來信用證有限公司、JCB日本國際信用卡公司等,其中VISA卡和MASTER卡是現在最常見的兩種卡。據悉,在VISA推出以上政策後,前往辦理MASTER(萬事達)銀聯雙幣信用卡的人增加了很多,原因是現在出境時使用萬事達銀聯雙幣卡結算,在有銀聯標識的POS機上依然可以走銀聯通道。據了解,在境外用銀聯卡採用以當地貨幣消費、人民幣扣賬的貨幣結算方法,銀聯會採用當日的市場匯率將當地交易貨幣金額立刻轉換為人民幣扣賬,且不收貨幣轉換費和跨境交易費。不過,就像本文開始時提到的那樣,遊客在境外消費有銀聯標識的POS機上結賬時,一定要提醒店員,自己需要用銀聯來結算,不然走萬事達的結算通道,國際結算費還是不能倖免。

  第三招:辦張旅行支票

  目前,全球通行的旅行支票品種有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VISA、MASTER(萬事達)以及花旗等品牌,和現金一樣,旅行支票也有不同票面。以美元支票為例,分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除最為常用的美元旅行支票外,客戶還可根據需要在中行各分行買到歐元、英鎊、日元、澳元等幣種的旅行支票,避免了兌換當地貨幣所帶來的不必要的匯率損失。其中美國運通旅行支票在中國2000多家銀行營業網點可以買到,合作銀行包括工行、中行、建行、光大、中信、交通,建議購買前先打電話查詢。

  許多人會擔心旅行支票的安全問題,畢竟旅行支票在使用時只要在支票上再次簽名即可生效。因此一旦發現旅行支票丟失,要第一時間致電旅行支票中心在世界各地的服務電話,記得要將購買合約書與旅行支票分開存放並妥為保管,在報失時報出旅行支票票號,在符合相關條款的情況下,不産生任何額外費用,可以就近在當地的旅行支票服務中心獲得補發。

  第四招:境外取現

  之所以把取現當做第四選擇,主要還是由於中國人本來就有攜帶大量現金的習慣,而國外的一些不法之徒已經熟悉了這個習慣,因此把中國人當做搶劫的首選目標。在剛剛結束的南非世界盃上,就發生了好幾起針對中國人的搶劫事件。因此,取現僅是作為一個不時之需的備選。如果不是遇上特別需要用現金的情況,除了備少數現金外,一般不建議在境外取現,因為銀行會收取相應的手續費,不如刷卡划算。

  如果實在要取現,可以用雙幣借記卡或信用卡來操作,可在境外有銀聯或者VISA、MASTERCARD標識的境外ATM機上取當地貨幣,但要注意境外取現會被收取一定比例的取現手續費和利息,不同銀行費率有所不同,但利息一般是固定的,都是所取貨幣的每天萬分之五,但有可能一些銀行還會收取當地貨幣轉換成美元的匯兌手續費。根據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在境外取現時有上限,當日累計提現金額不得超過1000美元或等值外幣。

  另外,不同銀行和銀行卡在國外的取現手續費是不同的,附表中是目前國內主要銀行境外取款的比較。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VISA和銀聯此次的暗戰有了緩和的跡象,VISA中國總經理張楷淳直接否認會進行“封殺”説,強調持卡人在8月1日前後,消費及簽賬模式沒有改變。《財道》將繼續關注事態的發展,希望雙方能夠協商解決爭議,一旦十幾天后實行新規,您可以參照本文中的四招予以應對。(記者 侯振威)

  目前國內主要銀行境外取款的比較

  銀行名稱 境外取現手續費 查詢費

  中國銀行 每筆15元 4元

  建設銀行 取款額1%+12元 4元

  工商銀行 取款額1%+12元 4元

  農業銀行 取款額1%+12元 4元

  交通銀行 取款額1%+12元 4元

  招商銀行 交易金額0.5% 北京卡免費

  華夏銀行 第一筆免費以後每筆12元 前三筆免費以後每筆12元

  光大銀行 普通借記卡每筆15元 免費

  中信銀行 普通借記卡每筆15元 免費

  民生銀行 普通借記卡每筆15元 免費

  廣發銀行 普通卡每筆15元 前三筆免費以後每筆2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