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巴菲特,現在的人都用一種無比崇拜的口吻。巴菲特被美國人稱為“除了父親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1930年出生的他,雖然已經是近80高齡的老人了,卻一直活躍在最年輕的、也最具活力與激情的行業———金融。
沃倫 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于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有人説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5歲時巴菲特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掙取外快。
1950年,被哈佛大學拒之門外的巴菲特考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拜師于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 格雷厄姆門下。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産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傳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訣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出師後的巴菲特果然展現了他天才般積累財富的能力。他賺錢的速度和數量令人憧憬,有人甚至説:“誰若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1957年,他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僅至年末就已升至50萬美元;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路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隱退了。次年,一場股災果然來襲。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當別人垂頭喪氣之時,巴菲特卻暗自歡喜,他財源滾滾的時候到了,因為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1972年,巴菲特盯上了報刊業,10年之後,他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巴菲特賺錢的數目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對於巴菲特來説,“三要三不要”是他投資的重要理念。巴菲特指出,一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二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獨特的行業優勢能確保效益的平穩。三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瞭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説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三個“不要”在某種意義上更為關鍵:不要貪婪,不要跟風,不要投機。看看巴菲特,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路概念股,巴菲特卻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路股股災。巴菲特常説,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巴菲特曾將他的致富歸結為:“是習慣的力量”,沒有了良好的投資習慣,一切財富將離我們遠去。(記者劉振冬 實習記者韋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