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創業板高市盈率不可持續

2010-06-10 15:08     來源:人民網     編輯:程軼文

  今天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教授做客人民網,談當前資本市場熱點話題。吳曉求表示創業板高市盈率不可持續,創業板未來高科技領袖的企業不會超10%。

  吳曉求表示,IPO的高市盈率,一個是體現在創業板上,或者是中小企業板上它這個IPO的市盈率的確是非常高,像創業板上平均70倍的市盈率是太高了,的確是對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現在,我是懷疑它能不能持續下去?我不相信它能持續性的下去,也許要不了太久,它一定會回歸它應該回歸的價格。

  吳曉求説,很難指望中國所有的創業板的公司個個都會成為微軟,個個都要成為英特爾,個個都像成為蘋果,這個絕無可能,也別做這個夢想,所以説投資者要保持理性的頭腦。也不排除創業板上未來有高科技領袖的企業,但是這個一定是不超過10%,甚至更少,90%是慢慢的會被淘汰,也許會越來越差,只有10%左右會越來越好,以後會出現領袖型的企業。

  現在人人都想它能成為領袖型的企業,所以説股值就比較高,但是有些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它是綁架在其他企業身上的,我不知道這個有什麼價值。所以説這塊是高的市盈率,而且有趣的是,這塊的市盈率很高,它跌破發行價倒是相對比較少。倒是在主機板市場上有很多是跌破發行價,在這上面很多的概念和理論是不一致了。主機板市場、大型市場市盈率發行價也不高,3100點是25倍到30倍,相對於70倍不到一半呢。

  這個一方面引起我們的思考,就是對於什麼樣的企業,如何進行定價。這個需要重新的梳理,可能定價這個企業值多少錢?如何定價? 除了過去的營運能力以外,還包括它股本的規模、股東的結構、産業的屬性。我想這些都會影響到定價的。

  還有一個就是它股東的結構。股東的結構有時候也會影響到市場的價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需要去認真的思考。就是這個企業定價理論的基礎在哪?以前只是説未來的盈利能力,看來這條還不夠。

  另外就是這些主機板的企業,特別是國有控股的那些上市公司、大型的企業紛紛跌破發行價。有人把這個歸結為發行定價機制出了問題。我不完全同意這個看法,因為我們這個發行定價機制經過了多次的改革。那麼這次改革也就是2009年5月21號的那次,差不多是一週年了。

  那次改革比較徹底的,比較體現了市場化。發行價格的定價機制一定要走市場化的道路,如果靠官方幾個人拍拍腦子,我不認為是市場化。你不能説我在一級市場上的買了股票跌破發行價的,這個是制度的問題。但是你不能説發行價格高了,我們可能不去做。

  比如説,如果你想把農行發行價定為4塊錢,那樣沒有人進去。工商銀行的價格現在是10.1元,工商銀行無論是從總資産品質、盈利能力、它的信譽、影響力顯而易見比農行高。如果農行發行價4塊你去買,後來跌破了發行價,你認為是由於這個發行制度,那就不合理了。

  吳曉求表示,紛紛跌破發行價,一個是在一個特定的時候,市盈率比較高的時候,就是指數比較高的時候,你進去了。等到賣的時候價格下去了,或者是當天賣出去你不賠錢,但是你不滿足只掙了5%或者是10%,你拿著超過了一個月當然就賠了。我經常説,這個不構成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你覺得高了,你就別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