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股權基金逐漸在中國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2010-06-12 09:02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資本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股權基金“本土募集、本土投資、本土退出”的趨勢開始顯現,無論募集數量還是募集規模,人民幣股權基金都在逐漸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

  第四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簡稱融洽會)10日在天津開始舉辦,約450只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在為期3天的融洽會上,與1500家尋求融資的企業進行“資本對接、快速約會”。

  “第一屆融洽會舉辦時,會場沒有見到人民幣基金的身影;而第二屆上,人民幣基金不僅實現了零的突破,而且規模達到了160只;第三屆更是有了質的飛躍,人民幣基金以近400只的規模一舉成為主角。”組委會負責人陳宗勝告訴記者,“本屆會議人民幣基金數量佔全部參會基金的七成以上,再次擔當資本供給的主力。”

  “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中國的股權基金基本被外資壟斷,人民幣基金非常少。但人民幣基金髮展非常快,尤其是2009年人民幣股權基金異軍突起,成為金融創新的一個新工具。”浦發銀行公司及投資銀行總部副總經理劉長江在融洽會上表示。

  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在2009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人民幣基金錶現突出,新募基金數遠遠超出外幣基金。全年共募集人民幣基金105只,募資金額122.95億美元,而美元基金僅募集19只,募資金額65.19億美元,這是人民幣基金2005年以來在新募基金數和募資金額上首次雙雙超過美元基金。

  2006年底,當第一隻大型人民幣産業投資基金——渤海産業投資基金在天津成立之時,股權投資基金這一概念在中國還是一個並不為市場廣泛認可和接受的新生事物。而人民幣股權基金在當時的環境下,無論是在投資數量還是資金規模上,都還是一個相對幼小的市場參與者。

  近年來,以濱海新區為代表的中國多個地區,正颳起一股強勁的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的“旋風”。“現在中國各地都在熱議如何利用股權基金,這一類新的觀念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劉長江説。

  融洽會上相關人士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人民幣基金能有如此高速的發展,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從全球看,由於經濟形勢尚不明朗,多數外資投資機構及時調整了投資策略,放緩了投資步調,為人民幣基金創造了發展機遇;從中國市場看,受益於中國經濟良好的基本面,市場迎來一個相當好的投資機會,隨著創業板問世,資本市場也在進一步完善,境內資本市場退出渠道的暢通,也促進了人民幣基金的募集速度。

  “資本市場發展迅速,金融改革創新領域更是取得了突出成就,這些都讓人民幣基金從設立到投資都更有信心。”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融洽會的博幫基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日前表示,當前是中國股權投資基金髮展的最好時機,特別是最近國務院下發有關文件推動民間投資發展,這將對股權投資基金資金來源産生新的影響。

  持續的市場需求也在催生人民幣基金的興起。漢富資本管理公司經理告訴記者,人民幣基金更具本土特色,更容易與企業溝通,雙方經常能夠合作愉快。

  但法律界人士也指出,目前人民幣股權基金的相關法律環境並不完善。“一個成熟的市場必然是以清晰明確的法律環境作為首要條件之一,建議儘快出臺針對股權投資基金的法律法規,給人民幣基金一個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融洽會參會人士説。(記者 徐岳 鄒蘭 劉元旭)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