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錢”程我做主

2010-06-09 15:27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胡珊珊
  每一位家庭主婦都會在柴米油鹽中學會當家理財,精打細算。我最得意的莫過於被老公視為善於理財的好媳婦,而我的經驗就是10來年堅持做到以下幾個個人理財原則。

  一是家庭收支堅持“計劃經濟”。當下流行的“拉動內需”説白了就是鼓勵大家花錢,而我奉行的是堅持“計劃經濟”——年度預算、月度預算要為家庭80%的支出制定計劃,20%的支出可以在預算之外靈活安排。此外,家庭收入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強必須儲蓄起來。過去10來年裏,與同等收入的同事家庭相比,我的先生感到十分滿意的就是,經過我的打理,我們家的日常支出不僅安排得不拮據,而且旅遊、置辦大件物品、孩子上學等的費用都應付自如,存摺上的數字也令他放心地穩步增長。

  二是用家庭流水賬調控日常開支。我們剛成家時有過寅吃卯糧的苦。後來,我學會用記流水賬的方式控制支出,我每個月都小結日常開銷的內容,發現不合理的部分就在下月堅決控制。

  儘管我們收入不斷增加,日常開支的比例在家庭支出中所佔比例降低了,但記錄家庭支出流水賬的習慣我沒有改變,對於年度的各種支出我都會分析是否合理,來年預算中進行調控。

  三是不結交愛炫耀奢侈消費和追逐名牌的朋友。我認為交際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日常消費。與什麼樣的朋友一起逛街、消費,對個人的消費觀念影響很大。我在當家理財後,交到一些善於精打細算過日子的朋友,常一起交流和摸索勤儉持家和理財的招數,不知不覺之中跟幾個喜歡逛街、熱衷奢侈品牌的朋友也疏遠了。

  四是少帶現金、理性刷卡。女性消費通常是感性消費,趕上商場換季打折,消費慾望便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家裏常常多出一些無用的東西或者不穿的衣服,造成了資源閒置。為了控制自己的不理性消費,我出門一般只帶一張銀行卡,專買預算中的物品;隨身的少量現金確保自己一時衝動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徐俊霞)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