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安全事故不斷遭停工 台塑“帝國”“傷不起”

2011-08-04 09:26     來源:東南網     編輯:王思羽

  由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兄弟創立的島內最大民營製造業集團台塑集團,最近由於旗下台塑石化的雲林麥寮“六輕”廠區(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火災頻傳,成為島內外關注的焦點。

  從去年7月起,“六輕”短短一年內發生7起大火,重傷台塑形象,這兩天“台塑四寶”市值縮水3812億元(新台幣,下同);大火也引發台塑核心人事大變動,傳“台塑7人(決策)小組”將新增一人;大火更引發民眾強烈抗議,並傷及臺當局,馬英九甚至撂下重話要求台塑停工。昨晚最新消息,臺灣官方已成立專案小組督導“六輕”分批停工,從高危險的開始。一向被譽為島內石化業的“模範生”——— 台塑集團,到底怎麼了?

  事件:3年來超9起火燒水淹事故

  直接引發島內外持續聚焦台塑的是,六輕工業區煉油三廠在7月30日淩晨發生的一起火災,台塑官網稱火災係由煉油廠丙烯回收製程中的丙烯脫硫乾燥器破裂造成丙烯外泄引發。雖無人員傷亡,卻引發民眾強烈抗議,因為就在7月26日,六輕廠區才發生過公共管架氫氣管線泄漏致火災事件,當時台塑高管簽署改善協議書,承諾“事情不會再發生”,但是,話猶在耳,馬上又發生大爆炸,叫民眾情何以堪。

  事實上,根據島內媒體報道,從2008年,王永慶過世後,台塑集團即風波不斷,災難不斷。

  2009年1月,台塑嘉義新港廠疑原料搬運産生靜電釀禍發生大火;

  2010年7月9日,六輕工業區烯烴一廠乙烯裂解裝置意外發生油氣泄漏著火;

  2010年7月25日,六輕化工廠煉油二廠因重油外泄引發爆炸;

  2010年8月5日,六輕再傳失火,原因是遭到雷擊;

  2010年9月 “凡亞比”颱風來襲,台塑高雄仁武廠區淹大水;

  2010年10月3日,台塑南亞嘉義廠再度發生火警,足足燒了17個小時,被稱為是“嘉義史上最大火災”;

  進入2011年,台塑也不順利,除了7月的兩起火災外,5月12日和5月18日也接連發生火災。

  台塑安全事故如此頻頻發生,民眾抱怨不斷,也抗議不斷。最近7月兩起火災後,8月1日晚就有300多名雲林麥寮的民眾前往抗議,雲林縣政府也要求六輕停工。而事故後,台塑方面也是鞠躬、道歉,承諾改善,保證“下不為例”,但是事故卻像“故意”針對台塑一般,依舊接連不斷。

  探因:王永慶墓風水不好?成本考量“省過頭”?

  實際上,在2010年10月3日台塑南亞塑膠嘉義廠發生火災後,有關王永慶墓園的風水問題,再度引起臺灣社會關注,有媒體也把火災與此聯繫起來。不過,台塑方面對此不願多談。

  據臺媒去年報道,外界認為,台塑諸多不順恐怕是因為王永慶的墓地風水不佳所致。王永慶下葬時,傳出有風水師直指墓地前方有高壓電塔,恐怕會影響到台塑“帝國”的運勢,並建議更改墓地的方位。也有網友説,電塔的位置像在牢星方,意味王的子孫後代將因官司問題而困擾。

  風水之説,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姑且聽之。

  台塑事故頻傳,島內一部分聲音將矛頭直接指向台塑是為了控製成本所致。去年,成功大學教授陳志勇就指出,六輕設備漸趨老舊是一大原因,加上位處沿海,鹽分腐蝕嚴重,機械設備更易損壞。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人員過度精簡。以六輕煉油二廠為例,現場人員採取三班制,以往每班有4人,這幾年精簡為3人,而島內另一大石化企業“中油”的煉油廠,每班至少9人。

  臺“工業局”科長郭肇中近日也表示,台塑確實存在為了節省開銷而太過精簡成本的問題,包括工安人力太少,採購設備的時間過於冗長;過去稽查台塑若發現工安問題,有時經過一兩個月台塑還沒改善,詢問台塑為何不改善時,台塑只回應 “要等大修時再一起改善”,依然是成本考慮。

  更有分析指出,六輕大火也讓王永慶崇尚的“魚骨理論”“著火”。王永慶時代,台塑經營“一魚要多吃”,魚骨、魚肉片片都要剖析,每滴油和每克原料也要細細精算,以極少量的投資,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這樣的理論未必適用在工安上。臺灣官方連日來剖析台塑工安問題,發現處處不脫“魚骨理論”的痕跡,包括為了節省成本,工安維持人力不足,導致出事時間“總是在半夜”;為了省成本,有了漏洞不願馬上維修,而是“要等歲修的時候一起處理”;採購要關關審查,導致採購時程“過於冗長”等。台塑應該意識到“魚骨理論”不能適用在所有面向,畢竟魚骨扎人還是會痛的。影響:衝擊“錢”與“權”或“傷”馬競選連任

  對於台塑安全事故頻發原因為何,正如臺當局“經濟部長”施顏祥2日表示,該由專家學者認定。不過,大火對台塑的影響卻是一下子就顯現出來的。

  首當其衝的是,經濟上的損失。比如,去年10月3日台塑南亞塑膠嘉義廠生産珠光紙的BOPP廠發生大火,讓台塑集團總市值短短一天就蒸發近100億元。而最近的兩場大火,也“燒”掉了台塑很多錢。7月30日火災後,8月1日 (星期一)開盤以來,“台塑四寶”包括台塑、南亞、臺化、台塑石化1日、2日下來,市值就蒸發3812億元,合計73.5萬餘名股東損失慘重,好在3日出現反彈了。另外,如果按照臺當局所要求的六輕66個廠必須在一年內分批停工檢修,對集團會有多大的影響,沒人敢估算,因為光是台塑石化煉油廠,停工期間每天就損失10億元。而大火造成的周邊污染也不容忽視。單單去年8月5日的火災,雲林縣政府表示對附近農漁牧造的成損失估計至少4.5億元。

  大火也對台塑集團人事變動造成影響。7月30日火災發生後,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同意其弟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及總經理蘇啟邑的請辭案。而王文潮卸任台塑石化董座,也牽動台塑集團最高權力核心的行政中心組織微調。

  除了對台塑本身的影響外,六輕大火恐將“傷害”到馬英九。在去年“五都”選舉,民進黨就拿六輕大火責難過馬當局,衝擊藍營選情。3日,民進黨2012“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就在一場造勢會上抨擊,六輕工安事故“中央政府”團隊也難辭其咎。而此前,民進黨陣營也緊抓這個議題指責馬當局執政、應變無能。從目前情況看,臺當局對六輕大火的處置還算妥當,但是接下來要更小心,謹防在野黨“有的放矢”,連累2012選情。

  進展:“台塑7人小組”或增1人 六輕高危工廠先停工

  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引咎辭職,外界推估接任人選可望在近日公佈。《壹週刊》最新報道指出,目前傳出新任人選可能是前“行政院副院長”、目前擔任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董事長的林信義,並且將先被延攬入“台塑決策小組”。

  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在2006年成立的 “台塑7人小組”,雖然決定王文潮去職,但王文潮仍繼續留在決策小組,因此決定將新增一人,成為8人小組。台塑內部消息説,新增的一人以林信義“呼聲最高”,但台塑集團高層並未鬆口證實,不過對林信義相當肯定。而林信義2日對此傳聞的回應是,不論是決策小組或是台塑石化董座的人事,都沒有被台塑徵詢過。

  另外,臺“經濟部”3日召開“大型石化聯合督導會報”,“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表示,將成立麥寮專案小組,由“中央”相關“部會”、雲林縣政府、學者專家以及“中油”等組成,在一週內開始運作,其中高危險性工廠將優先停工檢查。

  新聞連結

  台塑與六輕

  據台塑集團官方網頁介紹,台塑集團,亦稱台塑關係企業,創辦人為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其為臺灣最大的企業集團,源起于1954年創立之福懋公司,1957年更名為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台塑”)。旗下事業橫跨塑膠、紡織、石化、電子、能源、運輸、工務、生物科技、醫療、教育等領域。

  台塑集團是臺灣最大的工業集團、第二大民營集團,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業之一,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業部,經營領域橫跨塑膠、化纖、貨運、機械、醫療、教育等行業,在美國、印尼及香港等地設有6家海外分公司。

  六輕即臺灣第六套輕油裂解廠,是台塑企業根據臺灣石化基本原料長期供應不足情況提出的計劃;六輕計劃于1986年獲臺當局核準,投資金額為5744億元。據臺媒報道,台塑石化資本額為952.6億元,主要生産油品及石化基本原料,年營業收入8700億元,是台塑內部資本額最大的事業體。(《海峽導報》 記者 林連金 實習生 詹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