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搶黃金:金價破1670 後市仍將上漲

2011-08-04 08:44     來源:東方網     編輯:王思羽

  今年政府凈購黃金數量幾近去年的三倍。

  儘管減赤議案的順利通過令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得到緩解,但在美國經濟疲軟中,全球股市週二全線走弱,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産得到市場追捧。國際現貨金價週二在一舉跳升至1660美元的新紀錄後,週三續創新高。

  儘管亞太市場午盤金價早盤小幅回落至1650美元附近,但很快獲得逢低承接盤的強力支撐。午後受到技術性買家的推動,金價繼續一路走高,並將記錄位置刷新為1672美元。

  政府也開始避險

  支撐國際金價走高的一個因素是各國政府搶購黃金。為分散外匯儲備,減輕對美元和其他問題貨幣的依賴,各國央行正在增加黃金購買量。

  韓國是最新一個披露大額購買黃金的政府。它週二説最近購買黃金25噸,所持黃金儲備達到39噸,比原來兩倍還多。墨西哥、俄羅斯和泰國也是2011年迄今的重要買家。

  今年政府凈購黃金數量幾乎達到去年的三倍。據礦商支援的行業組織世界黃金協會數據,今年各國政府黃金儲備增加203.5噸,去年同期增量為76噸。

  分析稱,這種需求標誌著央行對黃金看法的重大轉變。它們越來越把黃金視作防範紙幣貶值、全球經濟動蕩的工具,而豐富的資源和保守的傾向,又使它們成為黃金市場的一股強大力量。

  不過,這也僅意味著央行剛剛開始跟上私人投資者的步伐。多年前,私人投資者就已經開始在黃金投資上有所回暖。據GFMS和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2009年底,私人投資者黃金持有量慢慢超過官方持有量,2010年則佔了黃金總持有量的約18.7%,而官方則佔了17.4%,其中包括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不過,個人投資者和政府投資黃金都因同樣的擔憂情緒,包括擔心發達世界的經濟問題開始侵蝕美元和歐元的價值,削弱被視為財富儲存手段的美元和歐元。這重新激發了對作為安全避風港的黃金的興趣。

  與發達世界相比,很多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中的黃金比例也相對較小。據世界黃金協會説,美國外匯儲備有74.7%是黃金,相比之下,中國為1.6%,印度為8.7%。

  事實上,2010年以前的20年裏,政府總體上是在削減黃金儲備,那段時間在一些人看來,黃金不過是歷史的遺留物,沒什麼實際用處。據金屬諮詢公司GFMS Ltd.數據,1988年是最後一個官方儲備增加的年頭。

  金價料繼續上行

  在央行購買等因素作用下,黃金價格達到創紀錄的高點。

  接下來的問題是,金價是否會繼續上行呢?市場觀點已經出現了分化,有的觀點認為已經存在泡沫,擔憂高位風險。可見的是,昨晚20時30分左右,金價即出現一波大跳水,自1671.10快速跳水至1661.70美元/盎司。與之相對,更多分析人士則稱,短期之中,金價料將借助主權債務隱憂進入加速趕頂狀態,預計將很快挑戰2008年以來的長期上升通道上軌1680美元一線。

  對此,德意志銀行昨日發表大宗商品研究報告稱,黃金在突破2000美元之前不能被視為過度上漲。該行認為,黃金刷新歷史高點有兩個原因,一是市場注意力從美國債務上限轉向歐債危機的擴散,二是各國央行的外儲多元化仍在繼續。

  高盛集團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師格裏利説,央行對黃金的態度無疑經歷了巨變。他説,央行的購買為黃金價格形成了更長線的支撐。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七的韓國,買進黃金的新舉措反映出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擔憂。由於歐洲的信貸危機和對美國可能發生違約的擔心,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擔憂加劇。

  從市場面看,中信證券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員雪峰昨日發表報告指出,鋻於近期黃金走勢強于市場預期,尤其是9月後是黃金的強勢季節,維持對金價中長期走勢的樂觀觀點。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