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信心缺失 稻草也能壓死駱駝

2010-06-30 09: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預計到股市會跌的人很多,但是預測到跌幅竟如此之大,而且盤中鮮有個股上漲、幾乎滿盤皆綠的人就不多了。這也就産生了一個問題:這樣的下跌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下跌原因眾説紛紜

  有人從技術上講,這是因為“久盤必跌”,不能説沒有道理。股市中很容易見到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盤整,從歷史數據來看,盤整的時間長了,股市多半就會下個臺階。道理很簡單:股市靠資金支撐,盤整的出現是因為市場缺乏主動性做多資金,多空雙方處於拉鋸狀態。拉鋸時間一長,做多資金自然會分化並且減少,這樣股市自然就跌了。

  從盤面來看,大盤在5月下旬創出階段性新低以後,一直盤整到現在,也有一個多月了,此間幾度上行均無功而返,且收盤指數節節下移,到頭來出現大盤向下破位,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只是一般來説,久盤必跌,似乎不至於出現個股全面下跌的局面,因為在盤整中,個股的表現是存在差異的,這樣即便後來大盤下跌了,也不太可能讓所有股票均下一個臺階。因此,現在的問題還不能僅以“久盤必跌”進行簡單解釋。

  也有人認為,與農業銀行發行有關。因為該行現在公佈的招股價區間要比承銷商當初的報價低了不少,因此有人就説農行的發行價低了,而這種低是因為市場“不好”。反過來也説明,有關方面對此也是認可的,不以為這種“不好”的市場有什麼不妥。應該説,這種觀點在市場上還是有一定影響力,先前大家都在看農行的發行價,認為如果比較高的話,説明政策將力挺市場;如果比較低的話,則認為是對當前的市場並不擔心。現在,農行的發行價低於預期,那麼後一種看法就得以蔓延。

  無疑,在某種角度上,這樣的推理也並非沒有一點道理。但是,反過來想想,一個股票的發行價高了,就能夠支撐市場嗎?當年中國石油的例子,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更何況,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下,有誰能夠讓農業銀行以高出市場同類品種平均估值水準的價格發行呢?應該説,農業銀行公佈詢價區間只是為行情下跌找到了一個契機,但並沒有揭示出最為本質的理由。

  信心不足是關鍵

  其實,對大盤破位且滿盤皆綠的原因,並不需要刻意尋找,簡單來説就是信心缺失。這種缺失,是因為從去年8月份開始的股市下跌,時間已經很長,期間雖然有過很多反覆,但是總趨勢沒有變。特別是從市場環境的角度來説,總體處於十分嚴峻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況下,投資者信心會受到嚴重挫傷,陷入一種莫名悲觀之中。於是,一旦有某一個事件超出了預期,那麼就一定會使得股市出現大跌,並且是所有股票都跌。同時也必須看到,現在市場的資金供應相當緊張,供求矛盾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大盤股發行就容易引發投資者恐慌。時下,市場上債券表現還行,偏債型以及純債基金受到追捧,這表明即便還有些存量資金,現在也都進入到了避險的投資品種中去了。

  一旦人們對避險操作的需求有了較大增加,就會引發股市中資金的大量流出。現在,股市反彈時往往縮量,而一旦下跌則會放量。顯然,在資金有效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資金流向很令人不安,它與市場交易重心的下移有著必然聯繫,並且是行情全面下跌的重要推手。而所有這一切,都與投資者對股市缺乏信心有關。

  以往,每當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一些投資者都會想到要求“救市”。實際上,現在最需要救的,應該是投資者的信心。如果大家對後市都陷入盲目悲觀之中,又缺乏正確引導,也沒有相應措施予以糾正,那麼後市的演繹的確會很被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