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常忠:靜候農行IPO 市場等待方向性選擇

2010-06-28 09:35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張蕾

  市場近期表現可以用沉靜來描述,不僅成交呈現底量,指數的日間、日內波動都比較小,而且市場沒有熱點,行業和個股的漲跌也很小。市場短期多空的均衡對峙,可能與即將到來的農行IPO有關:一方面,農行IPO以及市場再融資加劇了場內資金供求失衡,但另一方面市場也出現了護盤跡象,這可能與政策預期有關,也與管理層為對衝農行IPO影響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有關。

  具體來講,現在管理層對資金調控是進行雙向調節,在需求加大的同時也增加了供給。央行已連續五周凈投放,累計凈投放達7160億元,刷新了春節以來資金凈投放的紀錄。社保基金投資股票比例大幅提高,基金髮行速度明顯加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場內資金壓力。同時在場外,負利率狀況更加明顯,低估值的股市已是非常合適的投資場所,吸引力將逐步增強。匯改重新啟動,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升值,外資進入的可能性很大。但農行IPO短期影響還是不能忽視:上千億的融資規模壓力巨大;偏低的定價對整個銀行板塊有影響;機構目前對銀行配置只是存量調節,將給整個銀行板塊帶來稀釋壓力。所以,資金層面,銀行帶來的融資高峰並沒有過去。好在這些預期已經明確,農行IPO可能是銀行板塊在供求方面的最後衝擊,隨著大型銀行的全部上市以及這一輪再融資完成,以後銀行股的供給將基本穩定,股價將主要由市場需求決定,有利於改善行業和市場供求狀況。

  從內在因素看,經濟與政策的細微變化以及兩者間的聯動將左右市場。在經濟與政策最為複雜時期,經濟預期、政策力度與出臺時間都會對市場産生重大影響。在經濟向好、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其對衝的合力可能量變也可能質變。在經濟復蘇與市場回穩初期,股市最擔心兩種情況發生:一是對經濟預期過於樂觀,導致經濟復蘇的力量對衝不了政策調整的壓力;二是對市場過於樂觀,導致市場股票供給過快,改變市場流動性的供求狀況。上半年這兩種情況都發生了,可能是一季度宏觀數據比較漂亮,加上房價帶來的壓力,政策出臺的時間早于預期、力度大於預期,政策覆蓋了經濟,打壓了市場。有統計顯示,IPO重啟一年來,新股發行節奏明顯加快,截至2010年6月18日的一年裏,IPO合計融資規模達到4052億元,如果再加上再融資、大小非解禁、農行IPO和銀行再融資,資金供求失衡是必然的。

  如果上述兩種情況不發生改變,市場在下半年也難有趨勢性機會,市場仍將找不到有力的驅動因素,只靠低估值來支撐。可喜的是,現在市場對經濟和政策預期已發生了一些細微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對經濟預期明顯降溫,儘管5月CPI超過了3%的警戒線,PPI也繼續環比上漲,但加息預期卻在下降,從需求角度,啟動加息最佳窗口已經過去。在投資、消費、進出口走向均衡的背景下,政策進入觀察期,股市也將獲得喘息機會。從政策效果看,信貸得到了有效控制,房價也開始下降,這樣繼續加大緊縮力度的可能性就小了,對市場是明顯利好信號;從政策時間看,政策組合拳已經出完,政策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房産稅也有預期,市場可能形成利好出盡的解讀。

  從市場表現看,指數在低位的企穩性質還不好判斷,既可能為農行IPO的短期護盤,也可能是價值底及政策預期改變形成的有效支撐。但不管怎樣,市場不久就要進行方向性選擇。個人認為,從長期戰略看,現在的市場已經進入價值投資區間,雖然從經濟結構轉型邏輯,市場的趨勢性變化可能非常複雜。但從短期戰術看,我們還是要繼續謹慎,政策資金的衝擊還沒有完全過去,市場風格轉換還在陣痛中。近期一直處於弱勢的金融地産板塊則出現企穩跡象,承壓能力有所增強,而強勢板塊如醫藥出現了補跌,中小市值與次新股票也相繼調整。從估值角度,市場這種轉換是可以解釋的,中小盤、醫藥與大盤的相對估值都達到了歷史高位,回歸是必然的。但短期看,市場成交量卻不支援大盤股的啟動,所以市場風格轉換的路徑和時間卻存在不確定性,他們之間既存在蹺蹺板的可能,也存在權重板塊繼續潛伏、中小板塊單向回歸的可能,也不排除強勢板塊短暫休整後繼續將溢價進行到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