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危機對中國影響有限

2009-11-30 09:23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肖燕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當局近日宣佈,受鉅額債務困擾,其主權投資實體迪拜世界公司將重組,公司所欠約590億美元債務將至少延期6個月償還,延期債務佔到迪拜政府全部約800億美元債務的四分之三。

  業內分析人士綜合各方因素認為,美元貶值趨勢很難因此扭轉,迪拜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對此不宜過度反應。

  迪拜債務是舊危機最後體現

  “迪拜債務危機,並不是一場新的危機,可能是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最後體現。”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陳炳才介紹説。

  陳炳才分析認為,迪拜危機是因為房地産價格大幅度下跌、資金鏈條斷裂、工程項目過多停工所造成的,本應該與歐美由金融衍生産品價值縮水導致的房地産價格暴跌同步反應,但金融危機期間債務沒有到期,國際資本又大量流向迪拜,因此,債務問題在過去的一年間被隱藏了。債務危機爆發通常會有一個時滯,因此,這只是舊有危機的新反應。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轉口貿易中心,其非石油貿易佔阿聯酋國家的70%,依靠設立自由貿易區和免稅吸引外商,其旅遊業發達進而帶動大量房地産投資。因此,專家認為,迪拜的貿易、港口經濟和休閒、旅遊等非石油經濟增長性比較穩定,債務危機在未來兩三年內有望解決。

  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影響有限

  債務危機與金融衍生産品導致的危機不同,其杠桿率較低,傳染性不強。專家認為,迪拜債務的主要債權方——西方發達國家,在處理債務危機上有比較成熟的經驗。西方國家銀行或將沿用處理墨西哥、韓國企業債務危機時的方式,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危機國家政府提供救助資金,讓危機國家的企業債務轉化為政府債務,避免企業破産,保障銀行安全。

  專家分析認為,由於全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歐洲的商業銀行不缺乏流動性,並且債務危機可以通過延期解決,歐洲的銀行不太可能出現大的損失。

  上週六,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告訴記者,迪拜世界590億美元的債務危機,不會引發金融危機第二波,對世界經濟影響不大;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過去,正踏上曲折起伏的復蘇之路。

  成思危稱,迪拜世界債務危機影響不大,世界經濟的復蘇不是V形,但也不是W形,而是不斷縮小的連續的V形,世界經濟正復蘇,但復蘇之路曲折起伏。目前影響業界對世界經濟二次探底擔憂的問題是東歐以及非洲國家的債務問題,但是主權信用與商業信用不同,國家無法破産,一旦出現危機,只能重新談判,進行債務減免、延長還款期或者其他,對世界經濟有掣肘作用,但是他們經濟總量不大,不會影響到全世界經濟的復蘇。

  我多家企業澄清與迪拜關係

  除專家對迪拜債務危機表現樂觀外,一些國內大型企業也出面澄清:和迪拜關係不大,受迪拜影響也不大。

  中國建築官方表示,在迪拜有幾個在建項目,但與迪拜世界集團沒有業務關係,目前公司在阿聯酋的16個項目均正常運作,待施合同額約為14億美元。

  中國中鐵有關人士説,近年來公司在中東的業務不多。前些年公司在迪拜進行過棕櫚島開發,目前公司在迪拜的項目很少,所以基本不受影響。

  中國鐵建董事會表示,公司在迪拜有些項目,經過初步統計,這些項目受此次危機的影響非常小。

  振華重工的母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表示,振華重工曾與迪拜世界子公司、港口運營商DPWorld簽署有價值3.43億美元的港口設備合同,但DPWorld不包含在迪拜世界此次的債務暫停償還和重組計劃中。

  中航三鑫去年與阿聯酋公司簽訂合同,承攬迪拜的公園塔酒店外幕墻和鋁合金門窗建造、安裝工程,總金額為2.674億元,工程預計明年3月完工。(綜合本報記者張艷新華社央視報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