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期國債首發 保險資金投資債市迎來兩大利好

2009-11-27 10:12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肖燕

  保險資金本週在債市迎來了兩大利好:50年期國債27日將通過全國銀行間債市、交易所市場跨市場發行,保險資金料將成為主要購買機構,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對長期國債的強烈需求將由此得到緩解;四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本週首獲“無擔保債”投資資格,保險資金整體收益也將借此有效提升。

  期待長期國債持續供應

  本期50年期國債發行規模雖然只有200億元,但因期限較長而引來市場關注。按照經驗,超過10年期的債券因為覆蓋週期長、利率風險高,因此參與其中的投機性資金比例低,投資性資金成為主導。壽險機構因其資金來源多呈現穩定、長期特徵,歷來是超長期債券的需求主力。而壽險機構近期也面臨較大的資金配置壓力,如果收益率有吸引力,該期國債的配置型需求也會較強。

  財政部此前所發國債最長期限為30年,存量為3120億元。由於50年期國債缺乏可資參考的定價基準,所以市場對其利率水準頗為關注。來自中債的收益率曲線顯示,11月20日銀行間30年期固定利率國債收益率為4.2141%。中金公司報告指出,超長期國債隨久期增加的單位風險溢價是下降的,50-30年利差可能比30-20年利差只高出15bp左右,50年期國債發行利率或將在4.3%-4.5%之間。

  有壽險公司投資經理表示,對本期國債投資興趣不大,因為收益率可能不會太高。也有保險公司投資人士表示,基於未來的通脹預期強烈,加息週期可能開啟,現在這個時機不太適合投資長債,更願意等待未來市場整體利率水準大幅抬升之後,再參與到長期品種的“淘金”中,等待期間仍將以短期品種作為防守。

  本次國債發售對保險資金的收益貢獻或許有限,但對於負債結構更加長期化的保險機構而言,它的意義更在於提供了超長國債這一新品種。多位投資人士表示,只有在50年期國債後續能夠保證穩定、連續供應的前提下,才能對資産負債管理真正起效。如果以後能夠實現每年發行兩期50年國債,保險機構的真實配置需求將被有效帶動。

  投資中期票據有望提升收益

  中國保監會近日通過了國壽資産管理公司、平安資産管理公司、人保資産管理公司、泰康資産管理公司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備案,這意味著保險機構投資無擔保債將真正進入實施階段。

  債市一直是保險資金的投資重點,但之前的投資範圍一直局限在擔保品種。隨著近幾個月保費增長,保險資金配置壓力隨之增大,8、9、10三個月的新增保費分別為780.64億、985.65億、808.27億元,扣除賠付成本及運營費用後,其中大部分需要配置在債券資産上。

  本次放開的無擔保債券主要以中期票據為主。統計數據顯示,中期票據市場自2008年中啟動以來,目前共發行品種183隻,主要為3-5年期限,市場規模近8000億元。而截至10月末,今年以來發行中票累計已達到5724億元,較去年全年上漲超過兩倍;另一個中長期主力品種企業債發行了3109億元,遠超去年全年2367億元的發行量,而信用品種市場明年繼續擴容,已經被市場普遍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放行保險資金介入無擔保債投資領域,將有助於緩解保險資金的投資需求,極大豐富保險機構的産品設計,為公司提供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風險/收益匹配産品,有效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效率和靈活性。今後無擔保的中期票據,可能會成為保險公司配置信用債的首選。

  平安資産負責人表示,對平安數千億元保險資金而言,目前相當一部分無擔保債的信用利差,足以覆蓋其信用風險。無擔保債投資有利於其在信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有效提升整體投資收益。(丁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