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城市上調房貸利率 凸顯負利率之害

2011-10-18 11:37     來源:光明網     編輯:馬迪

  10月13日,建設銀行北京分行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上調後的首套房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05倍;而申請貸款人想要銀行加快放款速度,則貸款利率就要上浮到基準利率的1.1倍。

  北京並不是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的第一個城市。據悉,目前已經有14個城市上調了首套房貸款利率,其中多是房地産業興旺、房屋交易火爆的城市,如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無錫等城市。

  有論者以為,房地産業火爆的城市提高首套房貸款利率,不僅不再打折放貸,反而把貸款利率上浮到基準利率之上5%—30%,是房地産市場進入拐點的一個標誌。但是,實際上,從各地房地産市場的房價來看,説房地産市場到了拐點,仍言之過早。

  從目前情況看,商業銀行提高房貸利率,是其規避負利率風險,防止銀行資金縮水的必要之舉。現行宏觀經濟政策,至少在客觀上造成了房地産市場的泡沫擠出效應。儘管這個效應實際上並不很大,但是,對那些房地産市場一飛沖天的城市來説,由於房地産及其相關産業和行業佔用銀行資金巨大,所以導致這些城市的銀行倍感壓力。這個壓力,首先來自於持續已久的負利率。

  利率為負,而且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利差,已經大於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的利差,這就使得銀行的資金處於縮水的風險當中。而房地産市場火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掩飾這一風險。因為不斷走高的房地産市場,資金需求量越來越大,致使資金流速增快。資金的規模效應和流速增加,使得銀行的資金可以佔居最上游的資本溢價渠道,銀行以“量”和“速”博取到的利益,不知溢出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幾何。

  於是,打折放貸,就是一個吸引更多人進入房地産市場、從而給資金規模上量、增速的誘餌。因此,只要房地産市場持續“發燒”,存、貸款利率之間的“蠅頭”利差,就不是值得銀行在乎的事情。這也即所謂“窮人存款,富人花錢,窮人補貼富人”的房地産市場資金運作的邏輯。支撐這個邏輯的,就是長期存在的負利率。

  但是,房地産市場趨冷,資金流動性趨緩,銀行放貸量減少,資金流速放慢,導致銀行原有的資金溢價渠道不暢甚至乾脆被堵死,這就迫使銀行不得不靠賺取存、貸款利率的利差來過日子。而這個利差,在利率為負的情況下,除去銀行的經營成本和風險,不要説賺錢,就是保值也難以實現。因此,提高房貸,加大存、貸款利率之間的利差,就成了銀行“順應”市場的選擇之一。

  問題在於,商業銀行要保值、賺錢,它就可以在不提高存款利率的情況下,提高貸款利率,以加大存、貸款利率之間的利差。但是,銀行加大存、貸款利率利差所賺到的錢或保了值的錢,卻並不是要回報給儲戶。在通貨膨脹率長時間于高位運作、而利率又為負的情況下,儲戶要保值其在銀行的存款,則真是一點轍也沒有,只能任憑自己的存款貶值,看著自己的錢被“奪”走而無能為力。

  聽憑儲戶的存款貶值,在相當程度上可以減輕銀行在經營業績上的壓力。但是,儲蓄利率長期為負,戕害的不止是儲戶的利益,也從根本上扭曲了資金市場的配置。目前正在上演的溫州中小企業信用危機,其重要背景之一,就是資本市場的扭曲。近些年間,溫州“炒煤團”、“炒房團”的資金,正是因為不甘於本來正常的實業生産的資金回報率,而流向上游溢價渠道的。(光明網評論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