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華爾街”暴露美社會弊端

2011-10-09 09:1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10月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前,示威者高舉標語牌。上千名示威者當天下午在華盛頓舉行遊行,抗議大企業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和美國政府發動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要求美國政府將更多資源投到民生方面。示威者在國家航空航太博物館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保安人員使用辣椒水噴霧阻止示威者進入,場面一度極為混亂。新華社記者王豐豐攝

  “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10月8日進入第四週,該活動在繼續向美國全國擴散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因為“佔領華爾街”一開始是無組織而散漫的街頭行動,但在勢力逐漸壯大後,逐漸受到媒體關注,有美國人甚至擔心,美國是否也將出現類似希臘或倫敦的騷亂。有美國專家指出,這次規模龐大的抗議活動已逐步向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演變,暴露出了美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中存在的諸多深層次問題。

  美國神話被打破

  美國總統奧巴馬6日首次對“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作出回應。他説,美國民眾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國各地、各行業都遭受了重大損失,但至今金融行業仍充斥著不負責任的行為,以“佔領華爾街”為代表的抗議活動正反映了美國民眾對金融行業的不滿情緒。美國副總統拜登表示,救助華爾街的討價還價已經使美國人民産生不和,美國人民覺得這個系統不公正、不平等。

  美國國會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埃裏克坎托7日聲稱,這些示威者都是“暴徒”。紐約市長布隆伯格7日嚴厲抨擊示威者,他説:“金融業是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他們試圖把金融行業逐出紐約市,我們便沒有資金髮薪給公務員,或清潔街區,或做任何事情。”他暗示,市政府希望抗議者自行散去。

  南非《郵衛報》7日刊登《華爾街抗議者對兩黨都不感冒》一文指出,儘管抗議者主要關注的是華爾街的行為和經濟不平等,但紐約乃至全美的抗議表明,兩黨的政治家都應該為以犧牲中産階級為代價的保護大公司政策受到譴責。

  埃及《廣場報》8日撰文指出,“佔領華爾街”活動正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而且有進一步蔓延和擴散之勢,美國人事實上已經從中東國家得到了某種啟發和靈感,要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革命之路”,尤其是美國也不乏像阿拉伯國家一樣的“草根階層”,他們的許多訴求與阿拉伯民眾是一樣的,這很容易使他們産生共鳴,從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地經營自己的“美國之秋”。

  “阿拉伯門”網站8日撰文稱,在阿拉伯國家“司空見慣”的街頭和廣場革命,現在移植到了美國,真是具有“不可思議的喜劇性”甚至“滑稽性”。事態發展表明,美國的神話正在被打破,美國並不是所謂的樂園和天堂,而有它自己的諸多問題,如金融腐敗和資本壟斷等,甚至比發展中國家還要嚴重。

  10月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航空航太博物館,示威者與博物館保安發生衝突。上千名示威者當天下午在華盛頓舉行遊行,抗議大企業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和美國政府發動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要求美國政府將更多資源投到民生方面。示威者在國家航空航太博物館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保安人員使用辣椒水噴霧阻止示威者進入,場面一度極為混亂。新華社記者王豐豐攝

  向社會運動演變

  此次抗議活動的大本營祖科提公園如今已成為紐約一景,不僅吸引不少老師帶領學生實地訪問,還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艾莉森斯科維克勒今年30歲,專門從紐約州趕來參加華盛頓的抗議活動,她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失業,大家都認為極少數美國人佔據了國家的財産和權力,而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被大型金融公司所左右。

  威斯康星州的綠黨活躍人士曼斯基在臺上告訴抗議群眾:“窮人不再有耐心了。這是一場神聖抗爭,能與廢奴、爭取女性投票權和公民權等運動相提並論,而且就像那些運動一樣,我們將獲得勝利。”

  曾參與反越戰運動和民權運動的保羅弗裏德曼指出,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再未出現過如此波瀾壯闊的抗議活動,“佔領華爾街”與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非常相似,因此能引起全國反響。

  “佔領者”人員組成複雜,既有失業的工人和大學生,也有越戰老兵和家庭主婦,無法給他們劃分政治派別和階級背景。他們的訴求多元多樣,從反戰到反金融大亨,從佔領美國到要求免費醫療,既沒有明確目標,也沒有清晰議程。抗議何時結束,抗議將走向何方,示威者自己都有些疑惑。由於營地生活狀況差,一些人逐漸失去熱情,儘管天天都有人加入營地抗議,但也有許多人選擇離開。

  有美國專家指出,這次規模龐大的抗議活動已逐步向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演變,暴露出了美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中存在的諸多深層次問題,最終可能會對華盛頓的政治決策産生影響,促使他們在諸如投資教育和基礎設施、創造就業、鼓勵創新等方面做出正確決定。

  路透社發表題為《佔領華爾街,開啟新的抗議時代?》的文章,指出“佔領華爾街”運動迅速蔓延到了美國其他城市,引發民眾共鳴。但隨著參加人數不斷增多,問題也日益明顯。抗議者的訴求是否足夠清晰?誰是領導?可以持續多久?誰來管理?這些問題已埋下諸多不確定因素。

  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那些在曼哈頓安營紮寨的人,如果想要得到更認真的對待,就需要做兩件事。首先,做到更加具體,選擇那些真正值得辯論的訴求,比如要求對美國稅法進行改革;其次,抗議者應當承認,華爾街以外的社會也必須承擔一部分責任,包括那些在繁榮時期為了加入1%的精英階層、而舉債過度的99%的人。

  英荷有計劃效倣

  8日,在英國倫敦,5000多人參加反對戰爭遊行,而抗議失業的遊行活動則在東約克郡舉行。據悉,9日倫敦還會出現類似抗議活動。

  另據荷蘭媒體報道,荷蘭的海牙和阿姆斯特丹也計劃在本月15日至16日進行示威活動。但“佔領海牙”運動不僅只是針對金融系統,示威活動為各種觀點和利益團體提供了空間,包括經濟危機和利比亞的政治變革等各項話題。(本報聯合國、華盛頓、開羅、布魯塞爾、約翰內斯堡10月8日電記者席來旺、張旸、黃培昭、吳樂珺、苑基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