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業務縮水息差繼續收窄 華爾街秋風蕭瑟

2011-10-18 09: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馬迪
  本週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將陸續公佈第三季度財報,不過多數分析師對華爾街大行的表現並不樂觀。一方面,由於第三季度股市債市頻繁波動,投資者信心下降,交易量大幅下滑,同時企業IPO進程擱置,並購市場陷入低谷,造成金融機構投行業務收入縮水。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不振令貸款需求疲弱,長期低利率政策導致凈息差進一步收窄,令商業銀行收入面臨嚴峻考驗。兩大業務雙雙掣肘,華爾街恐難交出亮麗答卷。

  花旗富國喜中藏憂

  花旗集團17日公佈的財報顯示,該行第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74%,達37.7億美元,合每股1.23美元,大幅好于分析師預期。這是花旗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盈利。在2008年和2009年間,該行曾出現累計293億美元的虧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花旗當季收入中計入了19億美元的信貸估值調整(CVA)一次性收入,從而大大削弱了投行交易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一理由恰恰與摩根大通表現超預期的理由相同。如果剔除CVA一次性收入,花旗第三季度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

  “投資者看財報會更關注其核心運營。”芝加哥銀行業分析師克努森在財報公佈後表示,CVA會計利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花旗投行業務的疲弱表現。

  此前已經公佈財報的摩根大通同樣在第三季度實現了42.6億美元的超預期盈利表現,這也主要得益於一筆19億美元的信貸估值調整。該調整部分抵消了“公司交易對手信貸息差擴大”造成的損失,是一種非常規的會計處理方式。

  同樣于17日公佈財報的富國銀行表現基本符合預期。該集團第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2%,達到創紀錄的40.6億美元,合每股72美分,收入從去年同期的209美元下降至196億美元。但令投資者感到失望的是,第三季度富國銀行凈息差從第二季度的4.01%下降至3.84%,對於這家全美最大的住房貸款商而言,這一消息無疑是利空。

  本週,美國銀行、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還將陸續發佈財報。市場目前預計美國銀行有望扭轉上一季度的虧損表現,實現258億美元的收入。但分析師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預期相對悲觀,預計高盛第三季度可能出現每股70美分的虧損,創下該集團1999年上市以來僅次於金融危機時期的第二大季度虧損;摩根士丹利預計將實現每股31美分的收入,但投行業務大幅下降料將造成顯著影響。

  投行業務恐遭滑鐵盧

  事實上在本輪財報季到來之前,市場已普遍下調金融板塊的盈利預期,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第三季度市場大幅波動造成交易量顯著下降,給投行業務帶來沉重打擊。湯森路透交易研究機構數據顯示,由於市場波動令企業交易胃口下降,第三季度全球股票和債券承銷費用同比下降35%,並購交易費用下降8%。與第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的投行業務整體收入下降37%。

  在瑞信分析師霍華德看來,第三季度很可能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債券發行最疲弱的一個季度。他同時預計當季全球並購量環比將下降34%,股票承銷量下降54%。

  在華爾街大行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預計受到的衝擊最大,因為這兩家機構的投行業務和交易收入在整體收入中佔比最大。相比之下,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和富國受到影響稍小,相關業務僅佔其整體收入的三分之一。

  統計顯示,第二季度摩根大通投行部門收入僅佔其整體收入的7%,而高盛投行業務佔其整體收入的24%,摩根士丹利佔比達到18%。而已公佈的摩根大通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其投資銀行和交易盈利同比下降34%。

  就此而言,商行業務可能取代投行業務,成為華爾街第三季度收入增長的主力。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美最大的25家銀行的商業和居民貸款增長1.2%,存款增長6.8%。整體借貸量的上升,花旗、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和富國等以商業銀行為主的機構業績表現帶來一定支撐。

  但另一方面,美聯儲長期低利率政策壓縮了借貸的盈利空間,這成為分析師下調銀行盈利前景的因素之一。美國大型投行KBW銀行業分析師哈裏森認為,銀行現在正處於更低的收益率曲線上,“長期借貸和短期借貸的利差正在收窄,而這是衡量銀行借貸利潤的一個標準。”

  湯森路透最新調查顯示,分析師10月初預計美國銀行業第三季度盈利將同比上升3.9%,遠遠低於8月1日調查預期的14.6%。而由於擔心銀行收入下降以及歐債危機的牽連,今年以來投資者已大舉拋售銀行股。年內衡量美國24家金融機構表現的KBW銀行股指數累計跌幅已經達到27%,其中美國銀行股價跌幅超過50%,高盛、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集團股價跌幅都超過40%,富國和摩根大通股價跌幅為24%和15%。

  增長前景憂慮重重

  2009年中以來,美國金融板塊持續復蘇,但業績增速卻在近幾個季度出現下降。分析人士認為,過去數個季度銀行業業績改善的主要原因歸功於信貸品質的提高和不良貸款損失撥備的顯著減少,而這並不可持續。未來面對更嚴厲的監管環境和長期疲弱的經濟增長,華爾街的盈利將愈加困難。

  事實上,銀行股近期的表現已經折射出經濟增長的疲弱。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以及房價持續下滑都令消費者遲于支出,企業也不輕易進行投資和招工,銀行貸款增長疲軟。SAL股票研究分析師托德海格曼在最新的客戶報告中以摩根大通的表現為例分析認為,美國信貸市場復蘇進程較預期更慢。

  海格曼指出,第三季度摩根大通不良貸款僅下降8%,較第二季度12%的降幅收窄,商業貸款總值同比上升4%,達到6920億美元,但上述貸款並非有利可圖,其凈息差已從第二季度的2.72%下降至2.66%。

  同時,金融監管改革的推進也令華爾街感到烏雲壓城之勢。據悉,一旦多德弗蘭克法案全部實施,金融機構將被禁止進行可能導致系統崩潰和經濟衰退的高風險交易以及不負責任的借貸,這將令銀行收入增長明顯降速。

  此外,金融危機仍餘音未了,與問題貸款有關的法律訴訟纏身令銀行不得不支付高額訴訟費用。據悉,第三季度摩根大通已撥出10億美元用於抵押貸款相關的法律訴訟。分析師預計抵押貸款問題可能令摩根大通支出高達90億美元。而美國銀行在此方面敞口更大,該行在上半年為解決法律訴訟就已支出127億美元。

  而目前華爾街金融機構尤其不能回避的一大問題就是歐洲主權債風險。投資者們眼下亟待上述機構披露所持歐洲主權債規模,特別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行業務佔比較高的機構通過衍生品和其他歐洲對手方持有的主權債敞口。分析師認為,上述機構高管們可能不會在近期的財報披露中透露太多資訊,但投資者會抓住任何可能的線索。(本報記者 楊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