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貨幣之劍日趨遲鈍

2010-09-03 09:53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編輯:張蕾

  自從8月27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宣稱可能推出“非常規”貨幣政策以來,全球市場一週的走勢表明,寬鬆貨幣政策預期對資産市場已難以帶來持續影響。同時,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對經濟有沒有用、有多大副作用等問題都值得商榷。

  伯南克聲稱可能要“非常規”刺激經濟的當天,全球風險資産市場確實受到較大鼓舞,但是第二天即回吐了大部分漲幅,主要是因為不缺錢的市場對新增流動性已“麻木”。反而是中美製造業PMI利好數據對9月1日美股形成重大利好,三大股指漲幅接近3%。看來,投資者更注重實實在在的基本面利好,哪怕這降低了推出進一步貨幣刺激政策的可能性。

  在看待美聯儲欲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以刺激經濟的這一做法時,有三個問題需要追問:市場缺錢嗎?對經濟有用嗎?會留下多大後遺症?

  首先,現在無論是美國,還是全球,都不缺乏流動性。以美國為例,從銀行資金來看,2009年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前美國存款機構超額準備金基本為零,在這之後則增加到1.2萬億美元之巨。這説明,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有相當一部分都堆積在銀行體系內,並沒有用來投放信貸或購買證券;從證券市場資金看,2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斷創出歷史新低,其他品種也接近歷史最低,足見資金的富餘程度。

  其次,貨幣政策邊際效應已非常弱。一般而言,“擴張靠財政,緊縮靠貨幣”,這是因為經濟衰退時貨幣傳導機制一般會不暢甚至斷裂,出現類似“流動性陷阱”的現象。而現實恰恰如此,由於不良貸款比例上升導致銀行放貸謹慎,從2008年底以來,美國各類貸款總量連續下降,目前還沒有明顯好轉。這對主要依靠銀行融資的中小企業來説無疑雪上加霜,而中小企業恰恰是美國創造就業的主力。如果説美聯儲實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還能為緩解市場流動性緊縮發揮作用,那麼在現階段,美聯儲想繼續以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來刺激經濟,已是“不可能之任務”。

  再次,如果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那麼其負面效應將是主要的。儘管2009年初美聯儲直接購買各類證券時,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正面效應還佔主導地位,那麼現在繼續擴大購買也許只會製造更多泡沫,後患無窮。

  美國刺激,全球氾濫,美聯儲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的負面效果會更直接地體現在眼下復蘇較為強勁的新興市場國家中,也可能對我國帶來較大負面影響。要知道,一半以上的美元在美國之外流通,大量流動性在全球尋找出路。這從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就可看出些端倪。儘管我國經濟還未回到前期高點,但目前單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已超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高點,同比增長率已達到危機前水準。

  如果美聯儲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那麼可能助漲已高企的大宗商品價格。對目前總需求低迷、核心通脹較低的美國來説尚不是問題,而對已出現通脹壓力的我國和通脹已較為嚴重的印度、韓國來説,則無異於火上澆油。從更長期來説,鋻於增長動力的缺乏,史無前例的貨幣刺激加大了美國出現滯脹的風險。

  對我國來説,在上一輪貨幣刺激計劃中,信貸寬鬆已産生了類似銀行不良資産等的不良後果。因此,即使將來需要應對經濟下行的局面,也應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而配以穩定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