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民幣不是替罪羊中國不會自損損人

2010-03-19 08:49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胡珊珊
  越來越多的中國和世界民眾發現,他們正在面對這樣一種論調:尚未完全國際化的人民幣這些日子確實“國際化”了。一方面,它被指摘為他國經濟危機的“替罪羊”:阻礙了他國出口,影響了他國就業;另一方面,似乎又成了他國經濟發展的“萬靈藥”:好像人民幣一升值就會立竿見影地提振他國經濟。

  正是基於這種論調,美國國會17日淩晨再次拋出“舒默議案”,還有100多名美國議員“呼籲”對中國輸美産品徵收反補貼稅。

  人民幣果真具有如此效應?問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在美國,奧巴馬提出了在未來5年出口倍增的計劃,而他最近支援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國失業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隨著美國中期選舉時間迫近,選舉政治再度成為奧巴馬政府考慮問題的優先選項。似乎通過抑制來自中國的出口,就立馬可以刺激美國的出口,同時增加美國的就業。於是,拿人民幣匯率問題説事,不僅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而且立起一個明確的“靶子”,可以向失業者交代他們為什麼丟了工作。

  即使一片喧囂,但理性的聲音從來不缺。聯合國貿發會議明確表示,對人民幣升值的過度期待,忽視了其匯率穩定對保持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穩定的重要性,從而會使全球經濟面臨更大風險。

  無論是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當前全球經濟基礎的穩固,都需要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外貿仍然處在恢復性增長,未來發展也仍有不確定性,需要在對外經貿政策,包括匯率政策上保持穩定性。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經濟最為困難的時候,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對全球經濟復蘇起了促進作用。現在,穩固全球經濟基礎,實現再平衡任務仍然很重,在此時刻,人民幣大幅調整只會加劇全球經濟的震蕩。從根本上説,維持人民幣的基本平衡與穩定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重要而有利。

  關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溫家寶總理已作了清楚的説明和表態。而在任何時候,中國都不會在壓力下採取損害自身發展、殃及全球經濟的舉措。 (摘編自新華社3月17日電文/錢彤、郝亞琳)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