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基”四招學會擇時而動

2010-03-15 15: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胡珊珊
  當經歷了金融危機前後的牛熊兩重天以及隨後的單邊上揚和近期的寬幅震蕩之後,你是否已經深切體會到,證券市場從來只按自身固有的規律運作,絕不會服從於某些人的願望,如果不潛心研究如何擇時買賣基金,賬面盈利遲早會蒸發,甚至再度淪落為“被套族”。筆者通過總結回顧自身投基經驗,發現綜合運用以下四招能夠比較有效地對市場的階段性趨勢實施預測,從而選擇“養基”的恰當時機:

  第一招 分析比較市場成交量與股指的關係

  當發現成交量在創出階段性巨量後開始縮減,而股指也表現為高位滯漲,甚至開始回調,則可解讀為市場已經漲升乏力,面臨下跌風險,應考慮贖回操作。反之,當發現市場成交量由大到小,日漸萎縮,而股指也由高到低歷經了長時間大幅度的調整,甚至呈現低位橫盤走勢,可理解為大部分風險已經釋放,應視作買進時機。對於該方法的有效性,讀者只要通過觀察上綜指日K線圖,分別比較一下股指階段性底部、頂部與當時成交量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得到驗證。

  第二招 聽輿論的聲音

  當你聽到看空聲佔據了主導地位,而股指已經歷了長期大幅下跌,此時市場極有可能已經位於底部區域,可考慮買入。而當你聽到看漲聲佔據了主導地位,而股指已經歷了長期大幅上漲,此時市場極有可能已經位於頂部區域,應儘早考慮撤退。讀者如若不信,就請回顧一下自身的經歷:是不是就在許多人都熱情高漲,甚至有人認為股指將會漲到8000點,甚至10000點的時候,市場步入了慘烈空前的熊市?是不是就在大家都感到悲觀絕望,甚至有人斷定股指將跌到1000點時,市場卻步入了持續的反彈歷程。

  第三招 辨別市場在各種消息面前的反應

  遇利空不跌,可視為買入信號;遇利好不升,則應理解為賣出信號。之所以應該這樣操作,是因為在一個足以影響市場趨勢的因素面前,究竟屬於利好還是利空,通常都只是包括專家在內一部分人的主觀認為,加之雪災、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疫情之類天災人禍本身就屬於難以預測甚至不可預測因素,故基民們要想真正做到擇時投基,還必須走出以主觀判斷代替客觀事實的思想誤區,順應市場的趨勢進行操作。

  第四招 觀察基金的態度

  看基金是否普遍實施了大規模分紅。如果通過觀察凈值表明基金已經獲利豐厚,但大部分基金卻未發佈分紅公告,則可以證明基金經理仍然看好後市,願意繼續保持高倉位,你自然也可以實施買入;若出現成批基金髮布分紅尤其是大額分紅公告,則應引起警惕,很可能表明這些基金經理已經大批拋售了股票,不再看好後市,你自然也有必要考慮是否贖回。(陸向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