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危機之中中國應打好外匯儲備這張牌

2009-03-30 14: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肖燕
  俗話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經濟危機肆虐全球之際,作為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家,中國在經濟戰略、策略上具備較大的操作空間,用好外匯儲備這張牌符合中國國家利益。

    一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存在三大特點。第一,規模大。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04年年末突破5000億美元之後,呈爆髮式增長態勢,2006年年末突破10000億美元;2007年年末超過1.5萬億美元,2008年年末逼近2萬億美元,規模居世界第一位,總值相當於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的50%左右。第二,幣種配置單一。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産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第三,儲備運用效率低。中國的外匯儲備之所以增長如此迅速,有各方面原因,但是持續多年的貿易順差無疑貢獻最大。也就是説,中國用商品換來的美元,最後變成賬面的外匯儲備,而從外匯儲備的配置上來看,以美國財政部公佈的TIC數據來計算,2002年-2008年美元證券類資産佔中國外匯儲備的比重在66%-74.75%;這還僅僅是美元資産,如果包括歐元、英鎊、日元在內,中國外匯儲備持有的證券類資産可能超過90%,僅僅有一小部分是外匯現金。結果是,賬面上的儲備資金實際上都流到美國等西方國家,成為西方國家的消費券。

    鋻於我國目前外匯儲備的三大特點,儲備資産將面臨三方面風險。第一是匯兌損益,體現為歐元、英鎊的貶值;第二是投資損益,體現為美國國債下跌和歐美股市下挫;第三是美元危機的風險,體現為通貨膨脹上升和美元貶值以及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

    我們已經意識到外匯儲備的風險敞口,並且已經開始採取行動。數據顯示,2009年1月我國增持美國國債量從2008年12月的143億元美元下降到122億美元,較2008年7-12月的月均增持額320億美元顯著下滑。同時,在結束強制結售匯制度之後,商務部又在近期推出《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進一步下放境外投資核準許可權,大力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這一措施的推進使得“藏匯於民”更具有實際意義。

    事實上,由於掌握著鉅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現在具備較大的政策操作空間。第一,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逐漸成熟,美國經濟崩潰不利於中國經濟。因此,美國國債可以繼續持有和買入,但是在規模、期限上要調整;同時在與美國的博弈、協作過程中,可以各取所需,促使美國放鬆對中國的核心技術封鎖。第二,可以考慮成立專門的外匯儲備運營銀行,向中國國內企業提供外匯貸款,鼓勵企業進口設備進行産業升級,鼓勵企業進行高新科技研發。第三,鼓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投資資源類産品。我國目前城市化還遠未完成,對能源、金屬資源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將持續保持旺盛,用錢買資源將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第四,向主權國家提供貸款。可以考慮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券,或者直接向國外主權國家提供美元貸款。第五,通過財政部或者中投公司將外匯儲備置換成人民幣,再用於國內投資和消費。

    在經濟危機之中,中國具備最好的基本面,擁有最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完全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好外匯儲備,提升國民福利。(記者 周文淵)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