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我畫的圈圈是大象哦

時間:2012-05-30 10: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智快5歲了,今天第一次到美術學院上課。民智的媽媽說:“他在家從來不畫畫,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不會畫畫,因此有些擔心。”像民智這樣沒有接受過專門教育的孩子,媽媽們希望一送到學校就可以突飛猛進地發展,真是大有兒學三日就要刮目相看的架勢,同時由于心里沒底,又很擔心孩子學不好。

  今天是第一次上課,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老師先講了一些關于動物的故事。當然,不能在一開始就教孩子怎麼畫動物或是動物有什麼特徵,如果是這樣,不僅孩子會覺得無聊,老師看到孩子們一張張悶悶不樂的小臉,也提不起講課的興趣了。老師可以先問問小朋友喜歡什麼動物,那些動物有些什麼特徵,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活躍了,孩子對老師的信賴感也會增加。

  老師向孩子們問道:“孩子們,你們有沒有看過動物?”去過動物園的孩子紛紛舉手回答:“有啊!我看過獅子,也看過熊,對啦,我還看過鱷魚!”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描述著自己的見聞。“但是那個河馬沒有從水里出來。”有的孩子還會回想起當時的細節,表現出惋惜的表情。在畫畫之前和孩子們進行一些相關內容的交談很重要。孩子們講完或聽完故事後,通常不會再排斥課程內容。老師在講完自己的話之前,說上一句:“那我們都說說看到的動物長什麼樣,好不好?”然後給孩子們看一些動物的圖片,長頸鹿的脖子是長還是短,身體是圓還是方,三角形還是四角形,一邊提問一邊讓孩子們觀察了很多動物。4歲左右的孩子不太喜歡細致入微地觀察,還不能關注到復雜事物的具體細節,所以讓孩子辨別一些基本圖形就行了。當孩子正確說出方形、圓形時,給予適當鼓勵,孩子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能更積極地參與其中。

  經過輕松愉快的討論後,老師讓每人確定一個自己想畫的動物,民智說自己想畫大象。“民智,想畫大象啊?那先畫身體呢還是鼻子呢?大象的身體是方的還是圓的呢?”老師用孩子能夠理解的簡單詞匯進行引導(圓圈、方塊、三角、四角)。

  民智回答說:“我覺得大象是圓的。”說著就在紙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接著民智把大象的其他部位也都畫成了圓圈。過了一會兒他又說:“但是老虎是三角的。”又在紙上畫起了三角。老師看著他的畫說:“哇!原來是這樣的啊。”下面的圖是民智畫的大象和老虎。

  民智對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滿意。下課後媽媽來接民智回家,看到民智畫的畫覺得很奇怪。“老師,聽您剛才那麼一說,我倒是也能看出點端倪,您要是沒向我解釋的話,我完全不知道這畫的是什麼,怎麼全都是圈圈呢?”老師回答道:“孩子產生想畫東西的欲望,就是畫畫的開始,不能一開始就要求那麼多,大人在旁邊指指點點只會影響他,應該和他展開平等的對話。民智主動說自己想畫大象,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做的東西,這些行為就是值得鼓勵的。孩子會慢慢進步,不會畫圓圈怎麼能畫出獅子呢?”

  媽媽雖然覺得老師的話有一定道理,但自己的民智沒能一下子表現出驚人的繪畫天賦,她還是覺得有些遺憾。但是媽媽最終決定聽從老師的建議,讓民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6個月過去了,只會畫圓圈的民智會有什麼變化呢?下面是民智畫的圖。

  剛開始不會畫眼睛、鼻子、嘴,現在已經能畫出一個人,能夠描繪出人的基本特點。媽媽眼見著民智從一無所知、只會畫圓開始,逐漸地進步,終于意識到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很多父母在認識上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他們認為上了美術學院,畫技就會飛漲,其實並不是這樣。一味地要求孩子進步、發展,孩子會覺得壓力太大,承受不了,這樣不僅會對美術學習造成影響,還會對生活其他方面產生副作用。家長要先問孩子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才能讓孩子變得積極主動。父母單方面給孩子制定計劃,今天要學會什麼,今天要做到什麼,這樣的家長雖然負責,卻不合格。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吧,讓他做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父母只要起一個輔助作用就可以了。民智的媽媽在這6個月的時間里可能會有些著急,但還是耐心等待,最終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不要以父母的視角看待孩子的作品

  雖然過了亂畫期(隨便亂畫的時期),但是孩子還是會因為發育程度的差異,做出不同的表現。有些孩子還會存在一些亂畫期的表現,一直畫圓圈或者是直線。這時不要質問孩子你這是在畫什麼,不要以父母的角度去想或者試圖分析出孩子畫的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沒有經過亂畫期的孩子會缺乏自信心,沒有創造力,只能模倣他人的行為。家長現在知道這段時期讓孩子自由發展的重要性了吧。

  不要因為孩子畫出來的東西和成人世界嚴重不相符,就指責糾正,或者要求孩子“要畫得和這個一模一樣”、“一定要畫出來”。這樣強迫孩子,也會使孩子自信心受挫。正確的方法是鼓勵孩子,不要給他們壓力,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做出某一結果,讓他們盡情地畫,享受自由思考的樂趣吧。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吧!

  V.羅文菲爾德理論

  很多人都很好奇,孩子稚嫩的畫筆到底想表達什麼內容,很多人對此進行了專門研究。V.羅文菲爾德就是其中一位,他針對兒童美術活動進行了多年研究,他把兒童的美術活動劃分成6個階段。V.羅文菲爾德強調,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發展必須經過這幾個階段。

  ●1 亂畫期(2—4歲)這個時期孩子沒有什麼明確的意識或者目的去畫某一個東西,只是亂畫,他們想到什麼就畫什麼,隨手畫。線條的應用會從水平線、垂直線,逐漸發展成混合型、圓形等。

  ●2 羅列期(4—7歲)這個時期已經和亂畫期存在明顯差異,這時的圖畫有目的性,是有意識地表現自己想法的行為。已經可以大致畫出人的輪廓,能夠認識到頭是圓的,腿和胳膊是長的,還會用顏色去劃分各個區塊,會對某一或某幾個顏色特別喜愛,有時候不會去考慮一個事物真實呈現的是什麼顏色,而會畫成自己喜歡的顏色。這個時期通常是表現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自己意識到的東西。

  ●3 想象期(7—9歲)這時候能夠表現一切有形狀的事物,但具有主觀性,也可以部分表現出感覺層面的東西。

  ●4 圖示期(9—11歲)會表達出眼睛能看得見的事物,直觀地去描述,客觀合理,注重事實。

  ●5 寫實期(11—13歲)會依據事實去畫畫,表現得很強烈。

  ●6 決定期(13—17歲)感性,依據事實,會有抒情的表現,很均勻,可以畫出富有個性的圖。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各個階段明顯提前了,也許不會一一完全對應,但是不管發展速度多快,都會經歷這些時期,只是各個階段出現的年齡或經歷的時長會因個體差異有所不同。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