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用黑色不可以嗎

時間:2012-05-30 10: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6歲的志勳非常喜歡黑色,平時畫畫總選用黑色的畫筆。右邊是志勳畫的遊泳池,畫的是夏天和家人一起去遊泳場玩耍的場景。如果沒有這番解說,恐怕很少有人能一眼看出這是遊泳池。

  要求畫的主題要跟天氣有關,下雪的天、下雨的天、刮風的天等,小朋友們紛紛描述了自己喜歡的天氣,然後挑選其中之一開始作畫。志勳想畫很熱的白天和出汗的情景,但是明明對老師說要畫白天卻把天空涂成了黑色。

  “志勳啊,天為什麼是黑色的,是要下雨嗎?”

  志勳說:“不是,不下雨,很晴朗!”

  “那為什麼用黑色呢?”老師問。

  “因為我就是喜歡黑色啊。”志勳回答道。

  “志勳原來這麼喜歡黑色啊。”老師說完,志勳高興地問道:“老師喜歡我用黑色嗎?……我媽媽怎麼就討厭我用黑色呢……”志勳的小臉陰沉下來,低下頭繼續默默畫畫。旁邊的小朋友說:“我也很喜歡黑色,我媽媽也喜歡我的畫。”志勳裝作沒聽見,只是畫畫。

  下一頁有志勳畫的刮臺風的情景,右邊用灰表現臺風,圖畫上還畫出了被臺風吹起的汽車。

  這一天,媽媽們來學校觀賞孩子們的畫。志勳媽媽看到這張圖,說:“志勳,你太喜歡黑色了,怎麼整個圖都是黑色的啊?家里也是,我總得把黑色畫筆藏起來。”旁邊的媽媽聽見了說:“這怎麼了,挺好啊,我家孩子也用黑色呀。”

  志勳媽媽說:“我家孩子整體的形態都畫得挺好的,但總是用黑色畫,所以看起來都不像了。不是說喜歡黑色的孩子心理有陰影嗎,總感覺怪怪的。”志勳媽媽很但心。媽媽好像了解過通過色彩來判斷一個人心理狀態的理論,所以為志勳的心理狀態擔心不已。

  其實很多父母都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有喜歡明亮顏色的孩子就有喜歡暗沉顏色的孩子,這個會和心理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能理解每個父母的心情,他們都希望自己孩子活潑開朗、健健康康地成長。

  志勳的媽媽在家不讓志勳用黑色,所以志勳一到學校就找黑色。媽媽越不讓,志勳越覺得黑色好看,藏起來也要用。媽媽看他竟然如此執著更是擔心,進而陷入惡性循環。老師知道志勳的這種心理,所以讓他盡情用黑色。老師對志勳媽媽說:“如果連學校的老師都不讓他隨心所欲地選擇顏色,他會感到壓力,會更反抗,這樣才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我不打算阻止他。等志勳用夠了黑色,他就會開始注意別的顏色。他會不自覺地被身邊的小朋友使用的五顏六色吸引過去的,給志勳一點時間吧。”幾周後,志勳媽媽住院了,不能接孩子。志勳今天本來也在用黑色畫筆畫畫,突然說:“今天媽媽病了,我要畫畫給媽媽,媽媽不喜歡黑色,所以我要畫得好看一些,老師給我粉紅色吧。”

  他把背景設成黑色,在上面涂一些漂漂亮亮的鮮艷顏色。

  聽到志勳的話老師很高興,又覺得有點擔心,因為在志勳的腦海里已經形成了“媽媽討厭黑色”的觀念。其實認真分析,根本沒有什麼合理的理由不讓他用黑色,志勳不能被說服,因此會反抗。他有可能已經不是像以前那樣單純地喜歡黑色了,而是對黑色有一種始終不能達成夢想的偏執。志勳年齡雖小,但已經有大人的情緒摻雜心中了。

  志勳為媽媽畫的那幅畫里有紅色的心狀花紋,還用藍色、黃色等裝飾了周圍。

  志勳拿著那幅畫去醫院,一路上面帶笑容。想著媽媽看到這幅畫後一邊微笑一邊鼓勵自己的樣子,幸福得不得了。媽媽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是和自己最相親相愛的人。自己喜歡的事情,媽媽卻不喜歡或者表現出擔心,孩子就會感到壓力和不安,于是就用反抗來表達這種情緒。媽媽見到年幼的孩子反抗有可能控制不住情緒大罵孩子,接著孩子就會大喊大叫。下一步可想而知,媽媽打孩子,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就這樣墜入了惡性循環。因為孩子一直用黑色就說:“你怎麼又用黑色了啊,用用別的顏色吧。”與之相比,如果說:“哇,又是黑色啊,好帥!”這時孩子會回報你什麼樣的表情呢?這個表情才是媽媽們期盼的吧。

  如果孩子每次都把天空畫成藍色,你還會覺得奇怪,還會反對嗎?當然不會。

  這種一味反對黑色的行為可能是因為世人給黑色賦予了一些負面的意義。心理醫生認為,喜歡黑色的孩子有攻擊性情緒,動作暴力性,時常感受到恐懼和壓迫,思想不活躍、不自由。

  但是志勳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他與朋友相處融洽。不要因為這些偏見就把志勳看做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志勳在課堂上很有自己的見解,也很幽默,時常會蹦出讓人驚奇的想法,是個很聰明的孩子。

  志勳的媽媽太看重理論上的東西,沒有尊重和認可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對黑色相當敏感,但是過分相信理論並不可取。不要太著急,家長們要學會等待。很多孩子小時候喜歡黑色,長大了也會喜歡藍色、紅色之類的鮮艷顏色,這些通常只是一時的現象。有些男孩子會在看了動畫片後愛上其中的主角,也會模倣那些帥氣的男主角,甚至想效倣他們的行為,有打架的衝動。這些表現和喜歡黑顏色一樣,都只是暫時的。

  父母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孩子自然會對其他顏色感興趣,會喜歡多樣的顏色。如果您覺得自己無力掌控,就把他送到學校吧,學校里的專業老師會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指導。尊重孩子的個性,給他充分的發展空間,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理論只是理論

  現在的父母都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水平提高了不少,各方面的情報和理論資料也很豐富。家長們懂得越多,想得就越多,擔心的問題也就越多。拋開這一套一套的教育理論,最了解孩子的還是媽媽,不是那些知識,所謂的理論只具有普遍適用性,並不適用于所有人。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時刻關心著自己的寶貝,但是不要總以一種審視的目光看孩子,那樣做怎麼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呢?就算孩子做了一些奇怪的事,家長也不要馬上感到不安,先讓孩子安定下來。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孩子為什麼這樣,然後跟他對話,找出他這麼做的原因。但是不要以父母的思考方式思考孩子的問題,強迫他做這做那,不要讓孩子懼怕本應最親近的父母。我在這里並不是想否定所有的理論,而是想告訴大家,理論只能作為參考,不要把理論套在孩子身上,禁錮孩子的發展。任何問題都能用交流解決,把握重點才能做合格的父母。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