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紙張是魔術婆婆,對嗎

時間:2012-05-30 10:14   來源:中國臺灣網

  俊西今年4歲,早晨拿起報紙對媽媽說:“媽媽,我用這個給你做個遊樂園吧。”俊西的媽媽驚訝地問道:“用報紙嗎?怎麼做啊,你真的會做嗎?”俊西說:“當然可以啦!”答應得非常爽快。“我在美術學校做過啦,還做得很好呢,媽媽你幫我把這邊剪一下!”他用手指著一角,俊西的媽媽想起上個星期在美術學校看到的遊樂園模型,但是還是無法想象那個模型居然是用這種材料制成的。本來一直懷疑他能不能做好,這下放心多了,俊西上周已經用紙做過遊樂園了!

  要想做一個好看的遊樂園,必須用漂亮的紙,所以俊西的朋友鄭敏先做出了顏色鮮艷的紙。

  老師把大大的紙分給俊西和鄭敏,讓他們用顏料隨便畫,等紙幹透後,老師又發給他們彩帶和剪刀,讓他們裁剪那張彩紙。孩子們互相比較,都想做出更好看的遊樂園。俊西說:“紙被剪開以後像蚯蚓啊。”老師問道:“孩子們,剪好了沒有啊,現在開始用那個彩帶做遊樂園好嗎?”

  孩子們當時也大吃一驚,鄭敏不禁問道:“用紙怎麼做啊,怎麼做遊樂園啊,老師?”她覺得老師說的話很不可思議。“為什麼不能做呢,你們都可以做,遇到困難老師會幫助你們的。”孩子們聽到老師的鼓勵決定試一下。老師先讓俊西和鄭敏親手制作彩紙,再發給他們膠帶和各種彩帶,讓他們做一個長長的彩帶,當紙變長的時候問他們像什麼,俊西說“像蚯蚓”而鄭敏說“像火車的車輪”。接下來在紙上弄出一個小孔,然後把另一個彩帶插進去,這時又停下來讓孩子們看看是什麼效果。“孩子們,你們看看,紙張互相擁抱了,彎彎曲曲的是不是很好玩啊,像不像滑輪?”“對,很像。”鄭敏興奮地喊道。

  粘貼、插孔、折疊,孩子們看著紙張在手里不斷變化,都很開心。一張紙可以做這麼多的東西,包括鄭敏和俊西在內的所有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過了一會兒,鄭敏說:“這個紙,不太好剪啊。”原來她拿了一張很厚的紙,所以剪不動。“這個紙太厚了,不太好剪啊。旁邊的是不是好剪點,這個紙薄。”孩子們一邊動手,一邊了解著紙張的特性。一直只知道可以在紙上畫畫寫字的孩子,開始逐漸發現紙張中蘊含的秘密。

  今天他們明白了紙還可以做很多事情,還了解到了薄紙、厚紙的不同性質和用途,同時學會了不用膠布就把兩個東西連接起來的方法。孩子們現在一定自信滿滿,覺得自己有能力造出一切。備好各色彩紙,用彩紙完成了他們夢想中的遊樂園。俊西和鄭敏把做好的東西分別貼上,兩個孩子還一起聊著遊樂園里發生的故事。“看看這個,多好看啊!”“對,你再看看這個山,是不是很高啊?”他們一邊交談,一邊想象著漂亮的遊樂園。

  上頁的圖就是俊西和鄭敏制作的遊樂園。在這里有S型滑梯,還有高坡海盜船,各種玩具應有盡有。原本平凡無奇的一張紙,通過孩子們的巧手變身成為一個立體感十足的遊樂園,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的成果。對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親身實踐十分重要。熟悉材料的特性後就可以輕松駕馭它們了,還可以互相交流實驗過程中的新發現。比如鄭敏說這個紙太厚剪不開,俊西自然就會說:“啊,對,這個紙厚不好剪,你用薄紙多好啊。”不要直接打斷他們的行為說:“來,我給你剪,這個太厚,你自己做不了。”即使確實有點厚,也要讓孩子親自去剪一下,只要不太危險就盡量讓孩子親自動手做。讓他親身體驗,才不會輕易忘記。

  但是現在的父母都覺得自己很忙,沒有時間等孩子一步步完成,總想出手相幫。可是這樣會使孩子喪失獨立性,即便長大了遇事也總想得到別人幫助才能完成。因此,當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給他充分的時間吧。家長只要從旁協助,告訴他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向他解釋各種材料的性質就可以了。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吧!

  根據Pepter的理論,遊戲過程中的實驗精神和融會貫通尤為重要,這兩點對遊戲過程中的具體思考以及創意發揮影響極大。孩子通過探索了解了事物的特性,掌握了相應的技術,不僅會更積極地參與實驗,還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加以應用。

  孩子在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一定會犯錯誤,會做出各種各樣的反應。換句話說,孩子們在玩遊戲的時候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和方式,這樣就可以鍛煉創造性思維,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根據蒙特梭利的理論,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盡量給他自由,由著他。

  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滿足。而且,這種努力的過程,就是孩子長大後為了實現某一個目標而不斷奮鬥的提前演練。真正的好老師存在于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會主動探索,並用畫筆表現出來,在這種不斷的嘗試中成長。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