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鄭敏、俊西、西英今天第一次畫實物。這幾位剛滿4歲的小朋友能不能畫好呢,老師也在默默擔心。畫實物圖不是為了畫出準確的形態,而是希望通過仔細觀察掌握事物的特徵。所以我們準備了孩子們常見的蘋果、蘿卜、黃瓜、香瓜等瓜果。在開始畫畫之前我們問孩子:“蘋果是什麼顏色啊?”鄭敏都沒有瞅一眼蘋果就說:“當然是紅色啊。”這時候俊西瞪大眼睛說:“不是!”俊西把蘋果拿到鄭敏的跟前跟她說:“你看,蘋果有紅色、黃色、綠色是不是啊?”鄭敏仔細看了看俊西給的蘋果後說:“真是這樣啊,還有壞的蘋果啊。”聽了俊西的話,老師們都感到很驚訝。其他的孩子也開始拿起蘋果、黃瓜,觀察顏色。鄭敏看著香蕉說:“你看,這里都壞了呢,有點發黑。”西英說:“怎麼這個蘋果也壞了啊。”他們在尋找水果上出現的不同顏色,每個人都非常活躍。接著又開始說蘋果的樣子。“蘋果雖然是圓的,但是我們切一下就不一樣了,對不對啊。你們在家吃蘋果的時候,媽媽是把切好的蘋果給你們吃,是不是啊?”老師問。孩子們一邊聽老師的講解一邊想象蘋果的各種形態。
後面有孩子們畫出來的圖。雖然沒有很明顯的形狀,但是有各種顏色,他們至少打破了蘋果是紅色、香蕉是黃色這種常規思維。鄭敏開始畫從蘋果上看到的各種顏色。
鄭敏特別喜歡涂顏色,因此她常說,不想畫畫只想給每個東西涂顏色。她用了紅色、黃色、橘色等。鄭敏用老師給她的方塊紙涂蘋果的顏色。西英先用白色的畫筆畫了一個圓圈,然後用各種各樣的顏色填充。把品質不好的水果涂成土色,還用黑色畫出爛透的水果,就連蘋果上的小斑點也沒忽略。俊西畫了綠色的蘋果、其他顏色的蘋果和壞的蘋果,他也注意到蘋果上的斑點了。孩子們雖然看的是相同的事物,畫出來的東西卻是千差萬別,可以通過這一點看出孩子的個性差異。下課之後,俊西把課堂上的內容講給媽媽聽,俊西如此了解水果的顏色,讓媽媽覺得十分驚奇。
俊西媽媽說:“昨天在商店,他突然想吃蘋果,我們就去買蘋果,到那也沒刻意教導他,只是隨意地給他說了說蘋果的顏色,還給他指了指哪些是好的哪些壞的。沒想到俊西今天就把這些用到美術課上了。”
大部分孩子都認為蘋果是紅色的。這並不是說孩子的觀察力差,是因為父母第一次對孩子描述蘋果的時候,就說它是紅色的,所以孩子們就在大腦中刻下了蘋果是紅色的烙印。不僅如此,孩子們看的故事書中的插圖都是簡略圖,寫實度不高,卻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水果是觀察顏色的好材料,一種水果就有很多種不同的顏色,爸爸媽媽們應該多陪孩子玩尋找顏色的遊戲。
4歲要開始養成觀察事物的習慣,觀察力好的孩子,表現力和學習能力也比同齡孩子更加出眾。特別是那些辦事馬虎的孩子,可以把觀察活動當做一個糾正壞習慣的訓練來進行。
但是不要每次看到東西都細細分析,這樣也會很累,不是嗎?像俊西媽媽那樣,有時間的時候、無聊的時候、去買東西的時候,偶爾和孩子自然地開始討論,順便觀察。可能剛發現蘋果有很多顏色時,孩子會用多種顏色描繪蘋果,時間一長又用紅色來代表蘋果了。那個時候不要指責孩子:“是不是忘記看見過的蘋果了?”“蘋果是紅色嗎,你看看啊,根本不是嘛。”因為畫畫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所以有時候孩子會用一種顏色代表一個事物。前幾次讓孩子隨便畫,接下來就和父母一起畫吧。“來,寶貝,媽媽畫這個部分。”這樣跟孩子一起畫畫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也有很大幫助。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吧!
畫家的“觀察”
凡高擁有非常優秀的觀察力,有些東西他只要觀察一個下午,就可以畫出世界名畫。不是拍照然後畫出來的,而是自己觀察以後,運用自己的感情表達圖畫。畢加索雖然以抽象畫聞名于世,在開始學畫畫的時候,也得先學會畫各種細節。
畢加索的爸爸同時也是他的老師,一開始只讓畢加索畫鴿子的腳步。“15歲的時候就可以畫人的頭部、臉部、身體等具體部位,一直畫鴿子的腳,有時候不用看模型也可以畫出來。”畢加索回想自己學畫畫的情景時說。觀察可以讓你學會很多東西。
凡高可以觀察事物一段時間後在腦子里做進一步的想象或者聯想,最終描繪出一幅個性十足的圖畫。正是由于他這種非凡的觀察力,才為世人留下那麼多世界名畫。雖然繪畫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天資決定的,但是一個人的觀察力通常是通過培訓獲得的。觀察還可以加強你的注意力和忍耐心。觀察不只能幫助你畫好畫,還能輕易發現別人無法發現的東西。在畫自己觀察過的事物時,孩子對事物的認識也會自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