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今年8歲,喜歡龍,據鮮于的媽媽說,鮮于從開始畫畫那天就一直畫龍。起初媽媽認為他是因為看了跟龍有關的一部電影,被龍迷住了。但是一年過去了,鮮于還是沒有放棄對龍的執著,媽媽不由得擔心起來。不管是畫畫,還是手工制作,鮮于的作品里總會出現龍的身影。他畫龍時注意力特別集中,會為了畫出更好的作品想盡辦法。
226頁有鮮于8歲時畫的宮殿,效果很不錯。除了龍以外,我們要求他畫點別的。228頁上面的圖是鮮于畫的宇宙,要求他畫出龍以外的東西,鮮于覺得很沒有意思,因此完成的作品看起來有些單調。鮮于真的只想畫龍嗎,他從來不想畫點別的東西嗎?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喜好也會逐漸發生變化。每天畫兔子的孩子有一天會想畫花,可能過段時間又會連續幾天一直畫公主。也有些特別的孩子持續幾個月或者幾年一直畫一樣的東西。“我的孩子平時常讀書,看到的東西也很多樣,但是為什麼畫畫的內容這麼單調,為什麼只喜歡一種東西呢?”家長會擔心這類問題。這時要是強求孩子畫其他的東西,孩子會感受到壓力。“為什麼不讓我畫我喜歡的龍呢?”“畫龍有什麼錯嗎?”孩子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果孩子有他喜歡的東西,就要認可孩子,欣賞他的作品,然後幫助他畫得更好,讓他在不經意間接觸更多的東西,為孩子培養多樣化的想法創造機會。通過觀察實際物體的形態,或者是電影、演出、展覽等,孩子會擴大自己的想象空間。多多觀察,積累經驗,孩子的想象力才能變得更加豐富。
如果孩子每天都畫龍,要先稱讚他:“哇,這個龍比上次那個好看多了,但是龍沒有朋友嗎,龍的朋友是什麼啊?是水和烏龜吧,有這麼多朋友是不是更好玩啊?咱們把這些龍的朋友也添上吧。”像這樣先稱讚再建議,孩子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如果鮮于一直畫龍,與其強制他畫其他東西,還不如為他提供更多關于龍的資料。給孩子看了各種資料以後,老師要求他認真練習畫龍。鮮于眨了眨眼睛開始觀察,龍的頭、眼睛、須子、腳趾甲等,所有的細節部分都沒有疏漏,觀察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僅不會覺得不耐煩還覺得十分高興。為了不漏掉信息,他把這些資料看了一遍又一遍。雖然鮮于一直畫龍,但是從來沒有這麼仔細地畫過,他對自己這次畫出來的龍十分滿意,甚至覺得:“我是世界上最會畫龍的人!”過了幾個月以後,老師讓他畫沒有龍的作品。他這次畫出來的不是龍而是鱷魚。
可能是參考了龍的外形,鱷魚尖銳的牙齒畫得很不錯。鮮于最大的變化是,現在即使不畫龍,也可以自如地畫出其他事物,喜歡的事物范圍在逐漸擴展,不僅僅局限于龍了。認可孩子喜歡的東西,鼓勵他在這方面更進一步,孩子會更有自信畫出更好的圖畫。
有一天,鮮于說:“這是我在家里畫的。”他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230頁的圖畫的是變成變色龍的小豬長著翅膀的樣子,完全出自鮮于的想象。只會畫龍的小夥子進步可真大呀!這個想象中的動物還帶著帽子呢,腳趾甲、身上的魚鱗、尖銳的牙齒都跟龍很像,但是已經完全不是龍了,是自己自由想象創造出的新東西,這個明顯的進步是孩子創意的體現。
如果孩子有特別喜歡的東西,那就認可它吧
蜘蛛俠、超級忍者這類電視上或電影中經常出現的“無敵大英雄”是男孩子最喜歡的人物,由于非常喜歡,畫畫的時候就會常常想起,把他們呈現在紙上。因此,男生會經常畫血淋淋的、把壞蛋打倒的殘忍場面。父母這時又不禁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啊?”“為什麼一直畫這樣的東西呢?”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試圖裝作不經意地轉移話題,應該看完全圖稱讚他畫作中比較好的部分,比如說:“這個蜘蛛俠看起來真的很有力氣哈,真棒!”孩子聽到自己喜歡的人物被認可時,比聽到自己被認可還要高興。孩子會被一句話弄得哈哈大笑,也會因為一句話而哭哭啼啼,所以不要因為一句話傷害孩子。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吧!
美術批評家兼美術教育家雷德說過,兒童的美術教育需要很多輔助材料,要鼓勵孩子多看多實踐,讓他把看見的東西呈現在紙上。孩子們習慣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因此,豐富的視覺體驗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