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把事物畫小一點不可以嗎

時間:2012-05-30 10:0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喜歡足球的志俊和景元說好要畫踢球的場景,他們畫了守門員和隊長,以及各自喜歡的足球運動員,畫出了整個足球場的場景。還順便討論了一下和爸爸一起看世界杯時的感受,回憶了一些經典的瞬間。沒想到這兩個小屁孩竟然知道不少足球明星的名字,下頁是志俊和景元一邊聊天一邊畫出的足球場。一眼就可以看出志俊畫的人物比較大,景元畫的人很小。

  在父母擔心的常見問題之中,孩子畫的事物個頭太小是其中之一。看到某個孩子畫的圖中每個事物都很大,會不禁讚嘆:“哇,你畫得真大氣啊,為什麼我們家孩子畫得這麼小呢?”那些畫出大圖的孩子的家長通常不會反過來擔心自己孩子畫的個體太大,為什麼呢?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可以通過一個人畫出的東西來判斷這個人的性格,畫的個體較大的孩子對待生活態度積極、性格大方;畫出的事物個體小的孩子心胸狹窄、小氣、沒有自信心,所以父母才會產生這樣的擔心。但是書上的內容不一定全對,不可能完完全全地適用于每一個孩子。景元上課的時候很積極,想象力也很豐富,是個很有自己主見的孩子。圖畫中的個體雖小,但每個個體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故事。在一張圖里要說明很多東西,所以只能畫小,因為要表達的內容太豐富了。一個平時和朋友們相處和諧、活潑主動的孩子,只憑這一點就斷定他是個消極的孩子,您不覺得這樣的判斷依據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嗎?

  再來看看景元的作品是要講述什麼樣的故事吧。圖中各個選手的特徵都很明顯,足球場各個角落也分別安置了不同角色的選手。

  有被搶了球以後生氣的選手;胳膊上綁黃帶的隊長;護送受傷人員出去的穿黑色服裝的工作人員,描繪的場景非常細致。

  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一張很大的紙讓他畫畫,他可能會覺得有些困難,但是很快就會習慣。只是不要強迫他畫大,更不要給他灌輸畫得小就不對的錯誤觀點。畫那種個體很小,帶有很多故事的圖畫只是一種習慣而已。

  父母不要因此而著急,看著孩子的圖畫聽他說說其中蘊含的故事吧。其實,也有既不傷害孩子自尊心,又能讓孩子畫大圖的方法,那就是媽媽陪孩子一起畫。如果媽媽說:“我要畫一個巨人,你看,是不是害怕啦?”那麼孩子就會說:“我才不怕呢,我要畫一個比他更大的巨人!”不用批評不用指教,孩子自己就去畫大圖了。如果直接說:“為什麼畫得這樣小?你就不能畫大一點嗎?”孩子的心靈會受到傷害。阻礙孩子進步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責,孩子聽到這樣的批評就會想“我畫的是錯的”、“我只能畫小圖”。不管孩子畫的圖好還是不好,都希望得到自己父母的認可。因此先表揚孩子畫得好的部分,可以再補充一句:“如果這個畫得再大一點,那麼就更帥啦!”孩子會很有信心地畫出更大的一幅畫展現在父母面前。

  圖畫中的個體畫得太小,上顏色時會把輪廓弄模糊,如果孩子突然不喜歡上顏色了,就要觀察是不是上色的過程中,之前的線條受損了。剛開始會上幾次顏色,如果發現上顏色以後圖畫變得不好看了,孩子會覺得上顏色很討厭,之後就不喜歡上顏色啦。

  如果孩子的圖畫在上顏色時出現了問題,也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從此以後不喜歡上顏色而表現得憂心忡忡,可以對孩子說:“你這個部分畫得很好,但是上顏色的時候有些問題啊,下次媽媽陪你畫,媽媽幫你好不好?”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安下心來。父母還可以為孩子定一些小框架,如果孩子的圖里既沒有什麼故事,還畫得很小,千萬不能說“不能這樣做”、“你錯啦”這類傷害孩子的話,有時候孩子心靈受傷後反而會畫得更小。這樣的孩子上課時會常看老師的眼色,只想著:“是不是又說我畫錯了呢,是說我畫的太小了吧。”已經失去自信心的孩子最容易看老師的臉色,經常擔心被別人批評。父母在發現問題時,不要先擔心孩子,應該先看看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沒有錯誤。

  之前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剛來美術學校的6歲孩子,那天的課堂任務是畫花瓶和花,他把花瓶畫得很小,而且畫在了紙張的下方,花朵都密密麻麻地畫在花瓶附近。老師說:“民智啊,花在花瓶上面,如果都塞在花瓶里面的話,會不會被水給淹了啊?”提醒孩子時,要注意以不傷害他的自尊心為前提。但是民智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畫畫。因為是美術學校的新生,老師也沒有多說什麼,雖然形態偏小,但是整體畫得還不錯。老師又說:“民智啊,你畫的花很好看,我們也想看看啊,你能不能畫在上面讓其他同學看看啊?”民智聽到這樣的話,開始畫得很大。下課以後媽媽看了孩子的作品說:“我還以為今天也畫得很小呢,真是意外啊。”民智的媽媽一直把民智看做“不會畫大圖的孩子”。對民智來說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有缺點,會引發嚴重的問題。無心說出來的一句話可能深深傷害了孩子,把孩子變成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如果孩子沒有其他問題,不要單憑畫的圖像有點小就斷定孩子是問題兒童。

  讀完《格列佛遊記》以後再畫畫,好不好

  如果你的孩子畫的畫太小就讓他畫巨人,如果畫得太大就讓他畫小人國。如果把巨人和主題結合在一起,孩子會為了突顯巨人的身形而把它畫得很大。相反,如果畫小人國居民就會畫得很小,孩子也懂得對比的效果。通過這樣的主題設定,就會很自然地畫出大小適中的事物,還可以了解如何安排整個場面,巨人、小人、孩子、螞蟻、大象,將這些個體差距較大的事物進行比較,對畫畫很有幫助。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吧!

  阿爾修特和哈特比特曾經說過,可以通過孩子圖畫的大小和具體位置來分析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態。

  很大:有自信心,有進取心,積極;

  很小:小心,不安,有自卑感,自制力強;

  適當:圓滿,理智,有組織性、主體性。

  但是理論未必就是真理,理論也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變化,而且這些理論多是用于研究犯罪心理,或是一些情緒有問題、情緒異常的孩子的心理狀態,基本上是針對那些不太正常的人群,主要用于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兒童。如果我們的孩子和朋友相處融洽,成長健康,硬要把他認定為奇怪的孩子,那就是父母的問題了,把不適當的理論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