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只畫人的正面

時間:2012-05-30 10:06   來源:中國臺灣網

  8歲的始源和敏修喜歡和朋友們玩耍,因此經常畫和朋友一起的場景。但是明明每個人都在做不同的動作,畫出來的人卻都看著前面。為什麼始源和敏修畫人的時候都只畫正面呢,是不會畫側面嗎?

  這次老師要求孩子們看著自己畫。252頁的圖雖然畫得並不是很好看,但是畫出了鼻子的形狀,第一次就能抓住重點,表現得很不錯。敏修說畫鼻子最難,始源說邊看邊畫還可以,如果沒有可供參考的實物或資料就難了。始源和敏修都沒有注意過人的側臉,更沒有仔細觀察過。

  無論是和朋友們交談,還是看爸爸媽媽,或是看鏡子,看的都是正面,所以畫出來的也都是正面。其實,觀察人側臉的機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因此,拿起筆來就只會習慣性地畫人的正面。為了讓孩子們觀察到人的各個角度,可以給孩子們看側面、低頭的樣子、抬頭的樣子,然後讓他用簡單的線條表現出來。

  了解了人的各個角度,孩子才能自信地描繪出各種形態、各種活動。孩子如果一直畫正面,就刻意讓他觀察後面、前面、側面等多種角度,父母或老師可以讓孩子通過觀察自己的臉來畫畫。我們每天會看到很多人,每個人的面孔都各具特色,但是要求畫出來時,即使是每天見面的爸爸媽媽,竟然也想不起長成什麼樣子。

  如果孩子反對畫人固定的一種形態,可以讓他觀察人在移動時的各個形態,一定要耐心哦!父母給孩子做示范比孩子只面對書本學習的效果更好,關鍵是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學習起來更有興趣。

  下頁的圖是老師先讓孩子們觀察自己的臉,再畫出來的作品。始源現在可以畫出打棒球的各種人物,敏修也一樣,畫得很輕松。

  孩子要畫玩具或者漫畫主人公的時候,該怎麼指導

  孩子們經常畫自己的玩具或者漫畫主人公,是因為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最親切,也因為這些東西很可愛。但是實際人物和漫畫形象是不一樣的,雖然他們漫畫畫得很好,但是一旦要求描繪每天見面的朋友、父母,反而覺得無從下手。如果想讓孩子自然地畫出實景實物,就要讓孩子平時多觀察多積累。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吧!

  心理學家格蒂那夫曾經說過,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累積、視覺能力的發展,孩子的繪畫水平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憑記憶畫畫是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因此必須依靠回憶,要有值得回憶的東西。相反,如果沒有值得回憶的東西,沒有充分的信息和情報,就無法適當地表現某一事物。我們要培養孩子從多種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

  “為什麼我的孩子畫出的圖沒有距離感呢?”“為什麼畫出的東西總是排成一排呢?”家長可曾有過這樣的疑問?其實,讓孩子把有趣復雜的想象表現在紙上可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情。畫畫時描繪出空間感,可以體現出思維的邏輯性。空間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空空的地方。要在那里放置自己的故事,不僅有遠近,還有重疊,這麼復雜的東西要怎樣在平面紙張上表達出來呢?讓孩子認識空間的多樣性和空間的結構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表現出立體效果。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