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俊非常喜歡動物,動物是他的好朋友。他總是畫兔子、大象、小貓咪等動物,這些動物不僅可愛還很活潑。但是賢俊畫的兔子、大象、小鹿總是這一只那一只,而且描繪的都是正面,所有動物之間都有一定的間隙,沒有畫過重疊著的作品。這時,可以利用水桶告訴他,我們看到的事物有些是重疊著的,而且有遠有近,畫的時候要求他表現重疊感和距離感。
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要求可能會不知所措,觀察完重疊的東西之後再畫,可能就會輕松許多。“這次我們畫賢俊喜歡的兔子,怎麼樣啊?哦,還有大象呢,我們要把兔子和大象畫在一起,要畫幾只呢?有在遠處玩耍的兔子,還有在近處待著的兔子,還有聚在一起重疊著的兔子。”給孩子建議,讓他畫各種各樣的動物。但是賢俊畫出的又是排成一排的動物,雖然用眼睛觀察過,也了解了要怎麼畫,但是似乎畫排成一排的動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賢俊的大腦里是不是還沒有形成距離和空間的概念呢?讓他表現出這種效果好像真的很有難度。
孩子們是怎麼畫畫的呢?秉哲和在宇畫過很長時間的重疊圖畫。看秉哲的圖,樹的遠近、動物的重疊,都表現得很不錯。262頁中在宇的老虎好像正威風凜凜地站在我們面前。畫出重疊的效果有什麼好處呢?除了可以表現出空間感,故事的內容也會顯得更加豐富。如果你的孩子不太會表現空間效果或重疊的事物,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雖然有些不足,但是能清楚地表現各個事物就很不錯了。孩子畫畫的時候把幾個事物疊放在一起,讓他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再讓他觀察事物的遠近。這些簡單的輔助練習可以幫助孩子慢慢進步。
還可以多問問孩子,在他的眼中這些東西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看起來是很小還是很大,中間有沒有其他東西。讓孩子多表達,這些問答可以幫助孩子思考。幫助孩子更透徹地理解空間的概念,會表現出不同風格的立體效果。
手腳跟身體無法重疊
孩子畫人的時候為了避免畫重疊的部分,每次畫的都是伸直胳膊伸直腿,頂多也就彎著腰,因為覺得重疊的部分畫起來很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孩子畫一些把手心放在胸前的樣子或者是喝水的樣子。如果孩子認為難度太大,父母可以親自擺出那樣的姿勢,讓他仔細觀察。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吧!
心理學家科萊特曾經說過,如果孩子習慣畫排成一排的事物,站在大人的角度刻意要求孩子畫出帶有空間效果的圖,會使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變得混亂,還會影響孩子的自由發揮,進一步會造成自信心受挫。要孩子畫出立體效果,是要孩子們自己了解到事物的位置關係,老師或家長的強調不會使孩子產生空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