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序言 網絡明星
在賀特家族的字典里,你找不到“不可能”這三個字。一路走來,瑞克和我遭遇過許多的困難。無論是參與活動和比賽,還是把瑞克送進公立學校接受正常教育,
我們都曾遭遇挫折。人們總是提出各種理由,告訴我們“不應該”加入、“不可能”辦到,甚至為什麼他們“不希望”我們參與。但是我們從來不曾被這些懷疑和拒絕所打倒,只是繼續堅持做我們該做的事。現在,瑞克和我被邀請前往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鐵人三項比賽,以及在各種演說場合分享我們的故事。通過我們的故事,我們想要和讀者分享的,就是“你做得到”這份精神。
我以前就聽過“網絡明星”這個詞,但從來不曾真正了解這個詞的意思。現在我總算懂了。絕對沒有人會誤以為我是計算機高手,我連怎麼收電子郵件都不太會。我的孫子、孫女常把在線社交、在線交談及博客等詞匯挂在嘴邊,在我聽來都是完全無法理解的專業術語。不過,現在只要一打開電視或收音機,就不免聽到別人討論網絡怎麼改變人類的生活。近年來,不少平凡人都因為自己的人生經歷足以激發別人的希望,而在網絡上被大幅傳播,以致自己的生活也為之改變。只是,我從沒想過我們的故事也會成為網絡傳播的對象。
我的大兒子瑞克從小就必須坐在輪椅上。他坐了十多年輪椅後,有一天卻突然要求我穿上跑步鞋,推著他參加賽跑。那年是 1977年,我已 37歲,自從高中畢業後就沒有認真運動過。我每個禮拜會慢跑幾次,偶爾有空也會和一群曲棍球愛好者一起打打球。但除此之外,我平日就只是在國民警衛隊上班,下班後盡量陪伴家人。我和瑞克參加的第一場賽跑非常刺激,但也極端吃力。我們不是最後一名,但當我們終于跨過終點線的時候,我已經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我身上的肌肉疼痛不堪,連我從來不曉得有肌肉的地方也酸痛不已。我們回家之後,我一心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但瑞克卻立即到他的塔夫斯互動溝通儀前面,向我表示他有多麼喜愛這次賽跑的體驗。我隨即意識到這是一項特別的活動,可以讓我們兩人一起分享。迪克和瑞克從此成為賽跑父子檔 ——賀特二人組。自從那天以來,我們共同參加的每一場賽跑都進一步強化了我們的父子親情。
等到網絡遍及一般家庭,我們已經跑了 25年,所以許多人也都早就聽過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支持者雖然主要都是跑步圈內的人士,但我們卻在家鄉和全國各地都接受過訪談。蘿西 歐唐諾在她的談話節目上訪問我們,《漫步》雜志也刊登一篇短短的文章報道我們。不過,《體育畫報》在 2005年父親節當天刊登的一篇文章,影響力則是遠遠勝過其他報道。里克 萊利(Rick Reilly)的文筆深切地呈現了兒子和我對彼此的愛,以及我們一路走來所付出的努力。盡管如此,我還是一直覺得“賀特二人組”是個新奇的名稱。只有特定群體能夠體會瑞克的殘疾,並且懂得病患家屬的辛苦,而通常也只有這群人士才會真正肯定我們的成就。不過,2006年 9月的一部在線影片卻從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我當時正在準備參加夏威夷鐵人三項競賽,那天才剛結束一整天的鍛煉活動。我回到家,本來只想好好放松休息,以便第二天繼續跑步、遊泳、騎單車;但我一踏進門,就聽到我的女友兼辦公室主任凱西 博耶(Kathy Boyer)在家中的辦公室里喊著我的名字(我從事企業激勵演說的工作)。她說我一定要過去看看。
塞爆信箱的郵件
我發現她坐在計算機前面,盯著屏幕上塞得滿滿的電子郵箱。我知道她這一陣子壓力很大,一方面必須處理辦公室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必須準備我們幾個星期後就要出發的夏威夷之旅,可是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事會讓她這麼激動。行程出了差錯?瑞克的裝備打包不來?我完全想錯了!原來是她收到許多電子郵件,塞爆整個信箱,以致她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回復。凱西在工作上非常稱職,是我見過最有條理的人。我知道她很重視別人寄來的信件,一收到信就要立即回復。“我每次回過頭來,”她說,“就又多了 15、20封。郵件就這樣源源不絕地進來。”她說來信數量多得嚇人,新郵件送達的提醒鈴聲響個不停,逼得她不得不把計算機喇叭關掉。連我也知道這是很不尋常的現象。
一會兒,我就得知這些信件涌入的原因:原來是網絡上流傳著一部瑞克和我參加賽跑的影片。凱西說許多人都通過電子郵件和傳真寄信過來,指稱他們在 YouTube網站上看到賀特二人組,而覺得不能不寫信給我們。一開始只是我們的一位支持者,接著許許多多的陌生人都開始和我們聯絡,而且信件內容大同小異,全都指稱他們從 YouTube網站上的影片得知我們的故事而深受激勵。我當時第一個念頭是: “YouTube? YouTube是什麼鬼東西?”
我拉過一張椅子,坐了下來,于是凱西開啟 YouTube的網頁,輸入“Team Hoyt”(賀特二人組),隨即就找到了大家所說的那部影片。那是世界全能三項運動協會(“鐵人”運動商標的所有者)在 2004年為我們拍攝的“救主”DVD,是一部五分鐘的影片,在其中可以看到瑞克和我在 1999年的夏威夷鐵人三項競賽當中遊泳、騎車及跑步的片段,背景歌曲是
《我救主活著》(My Redeemer Lives)。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心里只想著:“原來我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這個樣子。”畫面中可以看到我 ——一頭逐漸轉為灰白的黃棕色頭發,皮膚上滿是我這個年紀該有的皺紋;另外也可以看到瑞克,坐在他的特制賽跑輪椅及充氣筏上,雖然已經四十幾歲,看起來卻極為年輕,而且是那麼的快樂。我還記得自己看到我們在競賽中奮力向前的模樣,內心不禁感到一陣自豪。
我不了解這部拍攝瑞克和我的影片為什麼會被放在網絡上,任由所有人觀看及發表評論。我們很訝異這段影片竟然會出現在 YouTube網站上。在那個時候,已經有好幾千人看過這部影片。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凱西都會不時上網查看一下,點擊率不久就突破 100萬,遠遠超過那個網站上其他熱門影片的點擊率。電子郵件仍然不斷涌入,凱西只好等到我們的夏威夷行程結束後再慢慢回復。我完全不曉得該怎麼看待這種現象。我不是會輕易感到驚慌的人,而且當時我正在準備參加夏威夷的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所以全副心思都放在比賽上。得知這項網絡事件之後,我還是立即回頭繼續我的鍛煉工作。我把各種事務都交給凱西處理,這樣瑞克和我才能專心準備比賽。
網絡傳播的威力
幾個月後,我們才得知有許多人下載這部影片,甚至還有人拿來販賣。另外有些人則是在活動上播放這部影片,卻完全沒有徵求我們的同意。直到今天,我們還是不了解這部影片怎麼會出現在 YouTube上,也不曉得究竟是誰貼上去的。由于世界全能三項運動協會擁有這部影片的版權,所以他們向網站方面反映了幾次,但影片每次被撤除之後就又會再次冒出來。我想他們後來也放棄了。我聽說現在 YouTube上共有 9部或 10部賀特二人組的影片,搭配各種歌曲和不同語言的旁白。此外,YouTube的使用者也可以找到《今日秀》和《HBO真實運動》的節目片段。
我很少使用計算機,也不懂得怎麼瀏覽網站,所以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慢慢體認這整件事情的狀況。我對于網絡上到處都是我們的身影並不覺得生氣,而是感到愧不敢當。我們收到的電子郵件來自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上過戰場的軍人、目睹過各種可怕事件的警察、已經多年不曾和父母說過話的子女,還有整天都待在辦公室里的父母 ——他們全都花時間寫信給我們,說我們的故事激勵了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並且學著善待他人。我完全想象不到我們竟然能夠發揮這樣的影響力。
2006年的夏威夷鐵人競賽結束之後,我們一回到家,凱西就開始回復那些郵件。她先把特殊內容的郵件歸為一類,例如詢問哪里買得到賀特二人組那種賽跑輪椅或是瑞克使用的那種溝通計算機。凱西把詢問溝通儀器的信件轉寄給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約翰 科斯特洛(John Costello)。他不但回復這些信件,還聯絡當地的相關人員幫寫信者進行評估,看看他們的孩子是否適合使用瑞克所用的這種儀器。多年來,許多人曾經和我們分享許多跑步用的輪椅和自行車的信息,所以我們也抱著回饋的心情,把這些信息提供給來信詢問的人。
我們從電子郵件中得知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有些人指稱自己原本是整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胖子,現在卻動了起來,也開始參加賽跑;有些人表示自己不再以毒品和酒精摧殘自己的身體;有些殘障人士則再也不願受限于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且,這些人全都感謝我們對他們的激勵。我對于規模這麼龐大的事情實在有點反應不過來——科技竟然能夠讓世界上各個地區的那麼多人共同看到一部影片,並且做出回應。我們收到的信息來自全球各地的陌生人,地點涵蓋多倫多乃至東京。支持者說他們在過去 27年來都會固定地在波士頓馬拉松大賽的跑道旁為瑞克和我加油。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對別人產生幫助,這下看來,我們顯然幫助了無數的人。實在難以置信,這一切有一大部分都必須歸功于網絡。
分享感動
後來,有人修改原本的“救主”DVD片段,畫面中可以看到瑞克的計算機屏幕,上面顯示著“Can”的字樣〔取自我們的座右銘“Yes You Can”(你做得到)〕,搭配的歌曲則是《我只能想象》(I Can Only Imagine)。許多人都寫信要求購買搭配這首歌曲的影片DVD,凱西只好聯絡世界全能三項運動協會。結果,他們向福音音樂團體“悲憐我”(Mercy Me)取得這首歌的版權。2007年,世界全能三項運動協會推出搭配《我只能想象》這首歌曲的“做得到”DVD。這張 DVD的影片內容和“救主”大致相同,只是把焦點放在我們的“做得到”精神上,並且搭配不同的音樂。這兩張 DVD都非常熱門,世界各地都有人在教堂禮拜、商業會議及運動練習場上拿來播放,借以產生激勵效果。當然,多虧了 YouTube網站,許多人都得以在家里的計算機上看到這部影片,並且在感動之余發表評論,也轉寄給朋友和家人。
我還是難以理解這整件事情。我想,賀特二人組的事跡之所以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原因是現在有太多令人沮喪的新聞。我們平常聽到的消息盡是殺人、戰爭、毒品、虐待,所以這麼一則關于愛與奉獻的故事也就顯得彌足珍貴。瑞克是我的激勵來源,所以我能體會別人想要聽些正面信息的那種感覺。對我來說,瑞克讓我能夠以正確的觀點看待人生中的一切。我不會有沮喪憂鬱的日子,因為我知道生命不斷延續,我們只需要在上天賦予我們的環境中盡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我深愛我的兒子,不論什麼事情我都願意為他做 ——而他對我也是一樣。我們參加比賽不是出于必要,而是因為我們想要。如果我們這樣的行為能夠對別人產生激勵效果,那麼我自然更開心。
瑞克和我都盡量對人生保持正面的態度。我們堅信自己多年來能夠取得這麼多的成就,原因是我們真心想要,也確實用心追求 ——不論是找尋溝通方式、爭取教育機會、完成鐵人三項,還是借著騎單車與跑步橫越美國。我們沒有想過這麼做也能幫助別人。這麼多年來,我只是不斷跑步,享受著和兒子相處的時光。我們為了比賽所付出的努力,也為我們帶來深厚的愛與親情,還有開心的感受。
科技的世界改變我們的人生。我一得知我們的經歷感動了那麼多人,也不禁對瑞克和我所獲得的一切成就感到更加滿足。科技讓千百萬人看到我們的經歷。這雖然不是我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但我們很高興能夠產生這樣的結果。
由于這個原因,我們希望在本書中把幾頁的篇幅獻給人生受到我們影響的幾個人。他們的故事收錄在本書第 14至 17章的結尾,從中可以看出一點小小的激勵能夠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這些人的經歷同樣也對別人產生激勵效果,包括我們在內。
過去 25年來,我們通過信件和電子郵件收到許許多多人的人生故事,本書中收錄的只是其中四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