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五章

時間:2012-05-29 10:04   來源:中國臺灣網

  郭沫若此舉已經深深影響到了父親對他的觀感,從此以後他們的關係漸漸疏遠了。以至後來,他們之間還發生了關于“長沙大火”的筆戰。

  1940年9月,父親奉調為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書記長。政治部是在南京政府撤退到武漢時恢復設置的。當時還具有兩黨合作的一些形式和作用:部長是陳誠,副部長之一是周恩來。在這期間,父親與政治部主管宣傳的第三廳廳長郭沫若有過小過節。

  其實,在重慶期間,父親一直袒護郭沫若等人。有人要把郭沫若一派文人排擠出去,父親非但沒有這樣做,還在政治部設置一個文化工作委員會,請郭沫若主持,以安置這些左派文人。這個委員會內包括沈雁冰、陽翰笙、馮乃超、舒舍予、沈志遠、田漢、洪深、胡風、杜國庠、呂霞光、姚蓬子、鄭伯奇、張志讓、孫伏園、熊佛西、王昆侖、呂振羽等委員。

  父親的用意很明確:“我特意為我們左派文化人建立了一個租界!”父親曾當面和郭沫若說過這句話。他還經常與郭沫若談話,幫助郭沫若解決實際問題。

  但是,郭沫若做的一件事情讓父親非常不滿意,沒有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父親說,到抗日戰爭中期,在重慶的左傾文化人都有對特務的恐懼,昨天說某人失蹤,今天又說某人被捕,他們時刻提防會被逮捕,紛紛向香港、南洋轉移。

  為此,父親曾召集文化界人士,發表談話,表示態度,保證他們在重慶不會有危險;同時指出香港、南洋也不是個安全地帶,希望大家勿為謠言所動搖。

  父親說這話是從愛護文化人的角度出發,但是郭沫若對父親的講話大加嘲諷。

  從香港寄來一份剪報上有郭沫若寫的一篇通訊,上面寫道:“最好每人送飛機票一張,庶使近者悅而遠者來”等諷刺話語。

  父親忍不住,當即寫信質問郭沫若:“為什麼把我的好意當成壞意?你有意見為什麼不和我面談,反而在香港報紙公開諷刺我?我覺得似乎不是友誼的行為!”

  後來,郭沫若客氣地回復了父親一封信解釋了一下,父親也就不再和他爭辯什麼了。

  但是,郭沫若此舉已經深深影響到了父親對他的觀感,從此以後他們的關係漸漸疏遠了。以至後來,他們之間還發生了關于“長沙大火”的筆戰。

  1938年10月25日,武漢三鎮陷落,長沙暴露在敵人面前,形勢十分危急。武漢陷落前,蔣介石曾命令陳誠焚城,實行焦土抗戰,而陳誠執行不力,蔣介石很生氣,隨即由南岳飛到長沙,召集高級軍事會議。出席者除父親外,還有何應欽、陳誠、白崇禧、馮玉祥、張群、唐生智、熊斌、何成浚、楊森、關麟徵等。蔣介石在會上滔滔不絕地大談焦土抗戰的重要性。

  父親還記得蔣介石對他的發問:“敵人來了,你們長沙怎麼辦?”

  按照蔣介石的意思:“不論糧食器材,凡不能帶走的東西都用火燒掉,這是大家不可忘記的!”

  蔣介石把焚城責任交給父親後,隨即飛回南岳。到11月12日上午,父親接到侍從室副主任林蔚打來的長途電話:“奉委座諭,我們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父親說他這時候正在軍管區兵役幹部訓練班集合學員點名後訓話。

  隨即又接到蔣介石來電:“限一小時到,長沙張主席。密。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中正文侍參。”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