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區域銀行業不良形勢嚴峻。大眾證券報和財信網記者日前從銀聯信了解到,浙江、江蘇、雲南等地銀行業區域不良貸款呈現“普漲”特徵。部分行業、區域資産品質下滑嚴重。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分佈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等區域,有逐步向其他地區蔓延的跡象。
各銀行不良貸款分佈圖
銀聯信最新發佈的“中國信貸風險專題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局部地區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繼續呈“雙升”態勢。浙江、江蘇、雲南等地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分別比年初上升0.27、0.1和0.8個百分點,區域不良貸款呈現“普漲”特徵。
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在凈利潤艱辛穩增的同時,商業銀行們所面臨的資産品質壓力有增無減。
工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1634.95億元,不良貸款率1.4%。工行不良貸款中80%來自企業法人客戶;按行業分佈劃分,80%不良貸款來自製造業、服務業,其中主要集中在鋼貿、大宗商品、産能過剩等領域。分區域來看,不良貸款餘額增加較多的地區是西部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
農業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1595億元,不良貸款率1.83%。不良貸款餘額上升較大的三個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房地産業。
交通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501.5億元,不良貸款率1.35%,鋼鐵、造船等“兩高一剩”領域成為不良貸款的主雷區。
南京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19.42億元,不良貸款率0.95%。其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製造業不良貸款率較高,分別為2.26%、1.5%以及1.78%;在不良貸款投放的地區中,上海地區超過江蘇、浙江、北京,不良貸款率高達1.63%。
華夏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136.68億元,不良貸款率1.35%。不良貸款行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不良貸款率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43和0.61個百分點。華南、華中、華東一帶依然是不良貸款的集中爆發區,華夏銀行在華南及華中、華東地區,不良貸款率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49和0.28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157.29億元,不良貸款率1.32%。過去兩年的不良資産主要集中在上海、溫州等長三角區域,行業主要是上海鋼貿産業和長三角一些低端製造業。
中信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304.76億元,不良貸款率1.32%,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批發零售、製造業依然是不良貸款分佈的主要行業。
浦發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277.42億元,不良貸款率1.28%。對於浦發來説,長三角是不良貸款的高發地區,浦發銀行在長三角的網點多、業務量大,同時也受到這裡的經濟結構影響。
招商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396.15億元,不良貸款率1.5%。分區域看,不良貸款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區、中部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分行業看,新增加的不良貸款集中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採礦業。
北京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率0.92%。不良貸款的主要來源於長三角地區。而在行業分佈上,不良則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和製造業。
新增不良貸集中于長三角
銀聯信總經理符文忠分析,分行業來看,光伏、鋼鐵、船舶、平板玻璃等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增加較快。而受國內投資出口增速趨緩、産能過剩壓力增大、市場需求下滑等因素影響,金屬製品、電器機械、紡織等行業運作壓力加大,煤炭、光伏、鋼鐵、水泥、造船等相關産業流動資金相對緊張,加大了行業風險向金融領域傳導的可能性。分區域來看,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分佈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等區域,有逐步向其他地區蔓延的跡象。受國內外需求疲軟影響,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地區小微企業普遍出現訂單下降、成本上升、利率下滑等問題,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資金較為緊張,企業信用風險相對集中於民營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
“但是部分銀行在重點高危行業的風險控制方面已經逐漸摸索出經驗。”符文忠説,例如工行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産開發、産能過剩行業等市場關注的重點領域,通過嚴格管控保持了信用風險的持續下降。其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比上年末下降173.8億元。工行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工行在房地産開發領域的不良貸款率為0.77%。而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和造船等5個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比上年末減少1.2億元,不良貸款率下降0.15個百分點。
再如,平安銀行隨著宏觀經濟的下行不良率持續上升。從不良産生的區域來看,平安銀行過去兩年的不良資産主要集中在上海、溫州等長三角區域,行業主要是上海鋼貿産業和長三角一些低端製造業。但今年以來,産生不良資産的區域從原來的長三角區域擴展到福建、珠三角區域,其中長三角的不良資産佔比最大,高達40%;發生不良的行業也擴展到大宗商品的煤貿、油貿行業。對於呆、壞賬較多的行業,該行採取了及時“退出”策略。上半年平安銀行已相繼退出一些低端製造業;針對鋼貿這樣已經産生壞賬的行業,也提前做了預警,並及時退出了鋼貿、煤貿、油貿等大宗商品領域。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