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溫州破解中小企業融資貴的路徑選擇

2014-07-23 10:59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核心提示:頂層支援下的基層創新是解決融資貴的關鍵路徑,政策的有效引導是解決融資貴的主要路徑,銀企的良性互動是解決融資貴的基礎路徑。

    我國臺灣地區通過金融自由化和政府扶持等舉措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的成功經驗對溫州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溫州要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大背景下,利用金融改革平臺,先行先試,探索政府、銀行、企業合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的有效路徑:頂層支援下的基層創新是解決融資貴的關鍵路徑,政策的有效引導是解決融資貴的主要路徑,銀企的良性互動是解決融資貴的基礎路徑。

  ⊙余謙

  一直以來,融資貴問題困擾著中小企業的發展,過高的融資成本使廣大中小企業負擔沉重、步履艱辛,吞噬了企業利潤和實體經濟發展空間,逐漸成為老生常談的老大難問題。在溫州金融改革背景下,如何破解融資貴問題,承擔起改革探路者的角色,其難度和意義都同樣非凡。

  溫州當前金融改革破解融資貴的探索

  溫州擁有中小企業數萬家,其資金來源基本上由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部分構成。因此,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主要取決於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的加權平均價格。溫州金融改革以來,在推動正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引導民間融資陽光化規範化上同步探索,積極實踐,成效初見,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也隨之有所緩解。

  首先,紮實推動正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溫州金改狠下工夫,在引導正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紮實推進“多舉措”。通過完善金融業業績考核辦法、鼓勵引導銀行機構不斷創新産品和服務、簡化優化信貸流程、推動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建設、開展企業幫扶和協調化解融資貴問題等等舉措,集中有限資源保障和提高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其次,有效引導民間金融陽光化規範化。民間金融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補充來源,溫州採取了一系列規範發展民間融資的“組合拳”。如創新設立和發展規範民間金融組織,多層次引導民間資金服務實體經濟,出臺全國首部民間融資專門法規,發佈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溫州指數),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等。“溫州指數”顯示,民間融資年化利率從幾年前高位的24%逐步下降到現在的20%左右。

  中小企業融資價格有所下降,但依然顯貴。據估算,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大致在13%以上,相對於利潤微薄的實體企業來説,依然是“貴”不可受。總體來説,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效果並不明顯。

  我國臺灣利率市場化解決融資貴的路徑借鑒

  我國臺灣從1975年啟動利率市場化,1989年完全實現利率市場化。銀行基準放款利率分別經歷了先下降(從1975年的13.12%下降至1986年的6.75%)後上升(從1986年的6.75%上升至1989年的10.38%)再逐步下降(從1975年的10.38%逐步下降至2002年的7.10%)到後來快速下降(從2002年的7.10%快速下降至2003年的3.43%)的過程,2009年後則停留在3%以內。目前世界上許多市場機制比較成熟的國家或地區的銀行放款利率也在3%左右。

  在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我國臺灣採取了一系列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的舉措。一是明確20%以上利率為非法,並加以宣傳和打擊。二是擴大服務覆蓋面。比如設立中小企業專業銀行,專門為具有發展潛力,但由於缺乏資信很難從一般商業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金融,增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主體。三是實施中小企業增信措施。以立法形式硬性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拿出一定比例資金,和我國臺灣地區各級政府、企業界共同出資成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為擔保品不足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保證;設立中小企業處及中小企業聯合輔導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資訊、技術培訓及融資、財務管理輔導等系列服務,加大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輔導力度,增加資訊透明度和資信水準。四是實施商業銀行獎勵政策,由我國臺灣金監會對辦理中小企業貸款的商業銀行進行評分排序,結果作為銀行分支機構佈局和升級的重要依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使我國臺灣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逐步得以解決。

  溫州與臺灣有著相似的背景和改革需求,臺灣通過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民營化等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政府政策扶持舉措,提高了正規金融機構的服務水準和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中小企業的融資貴狀況得以明顯改觀。臺灣已經成型和成功的改革路徑及經驗對溫州有很好的借鑒價值。目前,大陸離利率全面市場化僅一步之遙。利率市場化後,短期內銀行存貸款利差有可能上揚,但從遠期發展看,銀行存貸款利差將會逐步收窄,銀行放款利率也會逐步下降。另外,利率市場化也會倒逼銀行加強産品和服務創新,為中小企業提高更好的金融服務。但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作用在於改善利率形成機制,促進金融資源更合理更高效地配置,並不必然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這種結構性問題。溫州還要以金融改革為契機做好相關工作,配套利率市場化共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

  探索政府、銀行、企業通力合作的有效途徑

  首先,頂層支援下的基層創新是解決融資貴的關鍵路徑。一是先行探索利率市場化。推動銀行機構按照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原則,探索開發符合利率市場化要求的新業務、新産品、新工具,完善風險定價機制和相關配套政策,為利率市場化率先行探索,提前做好準備,並減少全面利率市場化後帶來的不可預見衝擊。二是推進民營銀行設立。試點民營銀行在3月份取得了突破,溫州民營銀行在定位上取之於“民”,也主要用之於“民”,主要服務溫州區域內的中小企業和“三農”。在法人治理結構搭建、高管隊伍配置、風險防範機制建立、目標客戶群培育等籌建方面要緊契定位,並爭取早日取得設立突破。形成民營銀行和國有銀行良性競爭、服務互補的局面。三是爭取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強企業股改、小額貸款公司稅收、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相關稅收研究,積極向國家爭取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建立地方準金融類機構和業務的財稅體制,降低準地方金融機構融入資金成本和納稅負擔,減少稅負成本對經營主體的轉嫁。四是干預民間高利行為。民間金融無序化、投機化特徵明顯,相關參與者過於追求短期高利回報。溫州率先設立地方金融管理局,開發完善非現場監管系統,出臺全國第一部民間融資法規《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在民間金融監管制度、監管主體和監管手段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和探索。但由於地方立法許可權限制等原因,對民間高利行為仍缺乏有效的干預和打擊手段。還需國家層面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對民間高利貸行為進行干預。

  其次,政策的有效引導是解決融資貴的主要路徑。中小企業是溫州模式的主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地方政府要樹立“發展實體經濟,必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的發展理念,以金融改革為契機,加強政策扶持,做好基礎工作,對症下藥,逐步引導解決企業融資貴問題。一是搭建服務平臺。通過出臺支援政策和設立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資訊、技術、培訓等服務,引導企業規範化建設和轉型升級,幫助中小企業建立自有品牌。二是在設立政策性擔保公司和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等方面進行先行先試,為中小企業增信。三是深化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人行、發改委和第三方評價體系的建設和互聯,擴大信用服務覆蓋面。四是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快完善地方資本市場,為企業直接融資提供良好的環境。另外,以《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實施為契機,引導民間金融這種草根金融逐步引入現代的金融理念,有效利用現代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債券、股權)等,把民間資本和中小企業引導到更高級有效的對接層面。五是加強利率規範引導。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的經營者對利率回報心理預期值仍然過高,而對風險考慮不夠,要引導民間金融規範發展和防範風險。六是糾正相關違規行為。銀監等職能部門加大對企業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違規收費行為的查處糾正,簡化各環節程式。當然,政府在解決企業融資貴過程中要避免大包大攬、急功近利,在出政策、搭平臺、強規範過程中重點發揮引導和扶持作用,激發和保證銀行及企業的活力和自主性。

  最後,銀企的良性互動是解決融資貴的基礎路徑。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無論是經營實力還是管理水準,往往難以滿足銀行相對苛刻的融資條件,這與中小企業經營實力較弱、財務行為不規範等自身因素有很大關係。在要求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敞開大門、降低利率的同時,中小企業更要練好內功,紮根實體經濟,逐步真正實現財務規範透明、企業信用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融資能力提升。溫州目前在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信用體系建設,中小企業應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把企業做實做規範,也為自身創造良好的融資條件,解決由於財務不規範和資訊不透明而導致的融資價格變高情況。另外,銀行靠存貸利差“躺著賺錢”的日子已漸行漸遠,也要進一步轉變經營思路,強化創新和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在近幾年溫州的民間借貸風波中,受波及最小的銀行機構恰恰是立足於“支農支小”和服務於小微企業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銀行機構下沉和服務下沉符合利率市場化和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向。

  (作者係溫州市金融辦副主任。溫州市金融辦綜合處科員胡仁智、副處長劉逍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李佳佳]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