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上海自貿區新設企業註冊資金總額超35億元

2013-10-31 09:16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9月29日正式掛牌至昨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滿月”。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公佈,截至28日,自貿區共有233戶企業獲頒證照。截至10月25日統計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新設企業的註冊資金總額已超過35億元。

  而讓業界擔心的是,自貿試驗區範圍內實行的企業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後,企業註冊門檻大幅降低,會出現以投機炒作為目的的殼公司。不過,數據顯示,新設的企業中,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的大部分企業的註冊資金在100萬至1000萬元的正常區間,並不存在過高或過低的情況。

  208戶新設企業入駐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公佈,除首批25家獲證企業外,自10月1日至10月28日,上海自貿區共有208戶新設企業獲頒證照,較去年同期試驗區轄區內設立44戶企業增長近4倍。

  208戶新設企業中,包括內資企業188戶、外資企業20戶,中外資銀行入駐積極性極高。就在上海自貿區掛牌當日,工、農、中、建、交、招商、浦發、平安、花旗和星展共10家中外資銀行宣佈自貿區分支機構成立。

  10月期間,匯豐、渣打、恒生銀行也紛紛宣佈成立自貿區支行。據新華社數據,目前上海自貿區共有23家金融機構入駐。

  另外,在試驗區新註冊的208家企業中,約60%是貿易企業,逾30%是服務企業,包括總部經濟、跨境電商和融資租賃等。

  到目前為止,入駐自貿區的熱情仍未減淡。據披露,目前已有1528戶企業辦理了名稱核準手續,將成為下一階段企業設立的主要對象。

  制度創新是上海自貿區的最大賣點。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説,以工商登記改革和負面清單為主要內容的投資制度創新,正在發揮非常顯著的效用。

  最低註冊資本為3萬元

  然而,試驗區實施工商登記改革後,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企業註冊門檻大幅降低,不少仲介甚至報價2.3萬元(含註冊地址年租金)即可註冊一家企業。有人士擔心,隨著註冊地址逐漸消耗,自貿區可能會出現以投機炒作為目的的殼公司。

  不過,這種擔憂並未兌現。截至10月25日統計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新設企業的註冊資金總額已超過35億元。新設的企業中,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的大部分企業的註冊資金在100萬至1000萬元人民幣的正常區間。

  其中,註冊資本最高的上海百家合資訊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為7900萬美元;最低的上海加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其註冊資金為3萬元人民幣,並未出現註冊資本過高或過低的極端情況。

  上海自貿區相關方面給出的對策是,“寬進”後進行“嚴管”。以海關特殊監管區為例,一般採用鐵絲網等物理圍網,而自貿試驗區將探索電子圍網的管理手段。

  記者同時了解到,在上海自貿區內已實行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其中,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或通過登記住所無法取得聯繫的企業將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並通過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有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將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佈,使其“一處違規、處處受限”。

  上海銀監局副局長蔣明康則表示,希望在試驗區內,建立國內最高標準的信用體系。

  金融方案細則將發佈

  伴隨著已公佈的改革措施的落實,市場對於更多政策的公佈與落實也充滿期待。而金融制度創新方面則備受關注。在國務院批復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就提出,“在試驗區內對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試”。

  不過,到目前為止,金融改革細則仍未落地。對外經貿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寶成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金融改革方面,雖然整體大方向已經確定,但對金融改革的步伐、輻射範圍還並不確定,因此遲遲未推細則。

  據經濟參考報昨日報道,央行針對自貿試驗區的金融方案細則已獲批,將按照國務院要求擇時對外發佈。

  戴海波則公開透露,上海自貿區方面正與上海市金融辦、一行三會緊密合作,支援央行加快假設自貿區資金監控系統,並對區記憶體量企業進行梳理排查,幫助銀行建立企業數據抵賬,為金融改革做好準備。

  劉寶成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經濟改革大框架出來後,自貿區的各項政策又將陸續落地。●南方日報記者 趙曉娜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