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黃志淩:中期經濟增長應該保持在7%-8%

2014-12-18 09: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中期增長速度應該保持在7%-8%的區間,而且保持7%-8%的增長速度的經濟基礎已經逐漸形成。未來3-5年內,經濟發展策略重點將進一步明確,不斷優化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結構,帶動供給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挖掘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縱深,加快核心領域市場化改革,確保經濟平穩過渡併為中長期經濟發展蓄力。

  在越過中等收入陷阱之前,中國經濟增速不應該低於6%

  通過對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增長軌跡的分析發現,經濟運作呈現出一些基礎性變化,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步入新的軌道。

  數據分析顯示,2002年-2007年中國經濟增速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時間長達24個季度。其後,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帶來國際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動,中國GDP增長在2008年-2011年間也經歷了較大波動。但從2012年一季度至2014年三季度,GDP增速已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7%-8%的區間之內,中國經濟增速的軌道已發生明顯轉換,從連續上升、大幅波動進入較為穩定的中高速增長區間。

  當然,也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很大,經濟增速放緩符合自然規律。但如果對比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不難發現經濟總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人平均水準,經濟增長放緩一般都出現在成為高收入國家之後,因而中國目前的發展水準還不能成為制約快速發展的因素。

  從現實市場潛力分析,中國國內市場遠未飽和,城市基礎設施補課、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建設、製造業固定資産更新等方面的投資需求還很旺盛;在居民收入提高和政策鼓勵下,消費對拉動經濟的影響繼續提升;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全面啟動,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經濟增速也將獲得一系列基礎性支撐,短期也不可能跌落到6%以下。

  一是動力支撐。中國每人平均收入仍較低,不僅與發達經濟體相差甚遠,也大大落後於世界平均水準。2013年,中國每人平均GDP為0.67萬美元,同期美國為5.3萬美元,歐元區為3.82萬美元,日本為3.77萬美元,世界平均水準為1.03萬美元。經濟增長的空間還很大,以提升經濟增長品質、完善經濟結構為核心的發展願望和動力十分強勁。

  二是城鎮化支撐。中國仍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當前城鎮人口比重在54%左右,距美歐日等城鎮化水準超過80%的國家還有很大距離,中國未來6年內要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投資仍將會保持較高速增長。

  三是財政金融政策迴旋空間較大。從政策目標和調控手段來看,一是宏觀調控目標採用彈性區間方式,避免了過去為實現絕對計劃目標頻繁採取短期調控措施;二是當前大型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處於歷史較高位,有進一步調整的寬鬆空間;三是中國財政赤字、債務餘額佔GDP比例分別遠低於3%、60%的國際安全警戒線水準,積極財政政策空間較大;四是稅收、財政支出的結構性調整與變化趨勢,將繼續提升對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五是價格水準較低,特別是PPI水準長期負增長,成為政策寬鬆取向的基礎性條件。

  保持7%-8%的增長速度的經濟基礎已經逐漸形成

  2012年以來,面對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與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中國加強宏觀調控,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經濟運作出現了一些基礎性良好變化。

  首先,經濟增速回調過程中就業水準不降反增,表明經濟增長方式開始轉變。近幾年來,特別是2012年以來,隨著GDP增速放緩,城鎮登記失業率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基本穩定在4.05%-4.1%狹小區間內,就業對增長放緩容忍度提高。解釋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現階段中國經濟正由製造業主導逐步向服務業轉型,而服務業的勞動密集程度明顯高於製造業。事實上,隨著結構調整加強,中國就業彈性在增加。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大約為150萬,新增1000萬就業只需6.7%的經濟增速。

  其次,企業盈利並未隨GDP增速下降出現大面積虧損,表明微觀經濟基礎開始改變。近年來,隨著産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步伐加快、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強,企業虧損面並沒有隨著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增加值增速下滑而出現明顯上揚,企業盈利趨於穩定。2014年以來,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穩定,月份累計增速基本維持在10%左右,同樣未隨經濟增速放緩而快速下降。

  第三,經濟結構優化與經濟效率提高的趨勢不斷被確認。近年來,中國工業佔比開始持續下降,服務業佔比不斷提升。2013年,GDP中的服務業佔比已經超過了工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2%,已經超過工業46.5%的貢獻率。與此同時,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取得突破。數據顯示,2014年前8個月,中國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産值分別增長12%和11.2%,遠高於8.5%的製造業平均增速。而工業領域能耗高、産能過剩嚴重的黑色金屬、建材、有色金屬、化工等重點調控行業增速快速回落。

  基於當前經濟增速回落的主導因素不是簡單的總量失衡,而是結構性失衡的總體判斷,宏觀調控不再寄望于通過“放水”、“刺激”等總量需求管理手段拉高經濟增速,而是把重點轉向激發市場活力、疏導消費需求、加強有效供給等結構管理政策上來,加快行政、財稅、金融、投資、國企、戶籍、土地等重點領域改革,再造微觀基礎,優化宏觀環境,激發巨大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未來3年-5年內中國經濟增長策略

  經濟增長進入變軌期後,經濟下行的慣性壓力與發展潛力的不斷積累同時並存,經濟發展策略預計將進一步調整與優化。未來3年-5年內,儘管努力擴大需求、保持適度經濟增速仍會作為宏觀經濟策略的基本取向,但策略重點將進一步明確,不斷優化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結構,帶動供給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挖掘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縱深,加快核心領域市場化改革,確保經濟平穩過渡併為中長期經濟發展蓄力。

  (作者為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