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藝術品市場需防投機過度 一級市場生存狀況堪憂

2014-01-20 14:54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在人大國學館發佈2013年度研究報告。該研究所囊括7個課題組,報告對7個分析報告的主要觀點進行整合。

  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發佈了年度主報告。主報告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藝術品市場的經濟學意義;第二部分從藝術品的評估、藝術品的進出口、藝術品基金和藝術品拍賣的法律法規問題等方面對藝術品的法律法規進行了國際比較;第三部分聚焦藝術品的金融服務,介紹了産業鏈金融、藝術品指數和藝術品保險等三項研究成果;第四部分從政策環境和宏觀環境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發展趨勢進行判斷;第五部分,年度報告針對藝術品市場現存問題,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

  據悉,該研究所到2013年12月成立整整一年,研究報告發佈會是其第一次公開亮相。

  業內人士認為,報告具有一定的理論高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該報告的著力點在於資本金融化,但是對於藝術品市場産業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夠,沒有針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大環境和主要矛盾進行探討,以及對於市場定位的把握也不是很清晰,市場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投機過度,引起融資極度扭曲;另外,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被定位為高端市場,奢侈品市場,這種定位是不對的,藝術品市場應該更包容一些。針對報告中提出的熱點問題,記者特邀藝術行業幾位專家解讀行業報告。

  藝術品金融創新資訊不對稱問題待解

  藝術品與股票、房地産被認為是三大投資資産。藝術品投資市場相對於其他資産市場而言,一直以來都是高凈值人群的小眾市場。近10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實現了從數十億元到上千億元規模質的跨越。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雋表示,在藝術品市場發展前景大好的前提下,藝術品金融化已經成為不論是在藝術品市場還是金融市場人們都普遍關注的問題,藝術品價格指數、藝術品抵押、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保險和藝術品交易所等藝術品金融産品的創新層出不窮。

  而針對藝術品的金融服務,其首要關注點便是産業鏈金融。報告總結,藝術品的供應鏈不同於一般産品的供應鏈,存在以下幾點特徵:資訊專屬且不對稱;供應鏈融資約束程度呈現“U”型,投資的資金約束呈現“J”型;生産過程“物流”不明晰;僅有單一鏈條;部分藝術品(如古玩)供應鏈不完整,無價格調節機制。

  比如在陶瓷市場,陶瓷藝術品供應鏈的資金流峰值出現在生産者和收藏性購買者身上。從資訊不對稱程度而言,陶瓷藝術品供應鏈的資訊不對稱程度呈現“N”型,即對藝術品的資訊量掌握最多的,是生産者和收藏性購買者,而其他一些中間機構和渠道的人員則對資訊掌握少。而這種資訊的掌握分佈明顯于藝術品市場的金融化要求不相符。

  “藝術品的市場是一個多層次結構的市場,當前人們對於藝術品的認知往往是高端的,但忽略了中、低端的市場需求和供應”,南方文交所總經理張志兵表示,藝術品産業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供應流通終端等環節脫節,特別是在流通環節的資訊不對稱。

  張志兵認為,在很多領域都存在資訊不對稱的現象,而對於藝術品市場,資訊不對稱的現象則尤為嚴重。這種資訊不對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對於藝術品的真假鑒定和價值估算。而由於資訊不對稱,導致了老百姓和投資人很難進入藝術品市場。

  報告建議,于全産業鏈控制的抵押品制度創新機制能夠有效利用“外部資訊內部化”的機制來緩解陶瓷藝術品供應鏈的資訊不對稱程度,促進銀行對藝術品生産商的授信,從而緩解其面臨的資金約束,雅昌藝術網廣州分公司負責人向仕傑把這種“外部資訊內部化”解讀為,建立更多的權威估值機構,對藝術品進行估值。

  藝術品一級市場生存狀況堪憂

  報告指出,目前藝術品市場主要存在兩大問題。第一,藝術品市場層次錯位。一級市場對象主要是大眾客戶。只有一級市場精品才能進入二級市場拍賣,二級市場服務於高端客戶,一級市場的規模遠遠大於二級市場。由於缺乏誠信環境,一級市場中的畫廊受到強勢的二級市場拍賣行的擠壓,中國藝術品市場基礎不牢;第二,藝術品市場誠信嚴重缺失,無論是鑒定機構還是藝術家本人的鑒定均缺乏足夠的公信力。

  比如一級市場中的畫廊,是藝術品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規範化的藝術品市場的一級市場。然而,在處於濫觴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卻出現了一級市場——畫廊和二級市場——拍賣行倒挂的不正常現狀,畫廊的某些重要職能被拍賣行取代。

  向仕傑指出,在國外,畫廊的這種市場運作關係中經紀人的角色劃分很清晰,但是在國內,很多藝術家往往不經過畫廊而進行藝術品的交易;同時,在國外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的定位也很明確,二級市場主要針對一些高端産品,一級市場則主要針對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但是目前國內市場,拍賣行嚴重下沉,擠壓畫廊的生存空間。

  針對這種現狀,報告提出了夯實中國藝術品市場體系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需要加快推進藝術品市場法制建設,解決我國藝術品市場存在的交易亂象和監管缺失問題;促進第三方鑒定機構等的發展,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市場評估和鑒定機構,降低市場資訊不對稱程度;有序地開放藝術品市場等建議。

  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石金柱認為,畫廊市場被嚴重擠壓,其主要責任在於畫廊本身的一些服務規範、運作機制還不健全。因為畫廊沒有客戶資源,沒有定價權,因此畫家大多都不信任畫廊,從而使畫廊失去了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石金柱建議像國外一些畫廊一樣,建立品牌機制,促進畫廊的長效發展。

  而張志兵對此則看法完全不同,他認為畫廊的定位應該在零售終端,而且應該承擔藝術品和藝術家的經紀公司的角色,但是目前畫廊的經紀功能體現並不明顯。“其實本來二級市場是擠壓不到一級市場的,一級市場應該是二級市場的補充和基礎,出現當前的局面是因為畫廊與拍賣公司在市場的定位上存在著錯位和業務上的重合”。

  判斷未來藝術品市場走勢需分析貨幣政策的作用

  報告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過去幾年爆髮式的增長是基本面推動還是資産泡沫,決定了對2012年以來調整的持續時間和未來市場走勢的判斷。而判斷未來藝術品市場走勢,需要分析近幾年的藝術品市場繁榮中貨幣超發的作用,基本面支撐的貢獻,以及資本為何偏愛藝術品等問題。

  根據國際經驗,每人平均GDP達到6000美元是以畫廊涌現為標誌的藝術品市場發展期,每人平均收入達8000美元為成交活躍的繁榮期。2012年我國每人平均GDP達到6100美元,北上廣深等中心城市均超過萬美元,而這些地區恰恰集中了中國藝術品絕大部分的交易。

  報告指出,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基本面支撐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收入的提高,這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長期發展的基礎。中國改革開放後30餘年維持近年均9%以上的增速,積累了大量財富,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和精神文化催生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繁榮。

  而報告對藝術品市場增速的另一項研究,則是藝術品市場成交額規模和價格變化與貨幣需求的走向基本一致。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06年春至2012年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和M1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的同比增速與M1、M2同比增速有較強的一致性;狹義和廣義的貨幣存量M1和M2的增長率與藝術品的成交額有著同步正相關關係,同比增速的波動方向大體一致。

  因此報告得出結論,危機後強力刺激政策下天量貨幣的投放催生了包括藝術品在內的資産泡沫。經濟增長是藝術品市場繁榮的基礎,GDP增速與藝術品價格和藝術品成交額之間都有較為顯著的正向關係。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