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保險“遇見”創業板 機構投資意見現分歧

2014-01-09 09:14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7日晚間中國保監會選擇在新股發行重啟的前一晚批准險資可投資創業板,受此影響,昨日創業板指數大漲3.9%。值得注意的是,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中發現,對於投資創業板,私募、基金、保險機構意見並不一致。

  一位保險機構投資經理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做主機板的股票根本賺不到錢。向險資放開了創業板,我們肯定要買創業板的股票。”

  跟這位保險業人士意見不謀而合的也不乏私募。從容投資認為,2014年以來,大盤股未能吹響反攻的號角,反而在一片期待中持續大跌。而創業板的走勢並沒有受到首發(IPO)開閘的影響,延續著強勢。“趨勢一旦建立,只要外部環境不發生根本性改變,很難發生逆轉”的這個股市基本邏輯繼續演繹。

  從容投資的具體邏輯為:年初,資金的投資熱情都比較踴躍,但由於經濟不好不壞的現狀,傳統産業的投資機會仍不確定,資金只能繼續涌入創業板做多;相對主機板,創業板的業績更值得期待,高送轉的可能性也更大。再加之保監會批准險資投資創業板,帶來更多的投資創業板熱情;炒新熱情催動創業板行情,不乏有打新資金出於打新的倉位要求,提前買入創業板股票。

  不過,對於盤子小、容易被資金掌控的小盤股來説,龐大的險資入市,最擔心的莫過於籌碼集中、創業板股票再度泡沫化。“投資短線化,是目前市場機構參與創業板甚至是主機板的特點。很多股票都是盤中做一天行情的,中期的也很少。創業板我們目前不碰,感覺後面還是危險。”一傢俬募基金投資經理表示。

  也有基金經理表示,昨日創業板指數大漲雖然是因為險資放開投資創業板的利好刺激,但主要是短期效應,並不會對創業板走勢帶來中長期實質影響,短期來看,反而會促進創業板股票的泡沫化。首先險資投向股票的比例並不高,況且也並不會很快入市,即使入市也對標的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因此短時間內希望險資為創業板帶來大量增量資金並不現實,因此短期創業板指數的走高,也在不斷積蓄風險。

  創業板創出了天價天量,市場反而更加擔憂。就在昨天,保監會再度發文,表示保監會近期將啟動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部分持有歷史存量保單的保險公司申請試點。這一舉動則被一些市場人士解讀為維穩,扶持藍籌股。 (張哲 吳昊)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