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陸益民為聯通光改定目標:2015完成一期90%以上

2015-09-10 13:54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聯通集團總經理陸益民向媒體介紹了聯通光改一年來取得的進展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並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協議,計劃投資102億元助力河南2015年建成全光省。陸益民強調,各分公司要進一步加快光改進度,確保2015年光改一期工程完成90%以上的任務目標。

  光改一年來的成績

  2015年以來,中國聯通深化實施“移動寬帶領先與一體化創新”的發展戰略,加快規模效益發展,以4G發展為引領,全面推進移動寬帶發展;以提高發展有效性為目標,轉變營銷模式,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國聯通移動寬帶領先地位。

  根據規劃,中國聯通2015年底要基本實現城區20M和農村8M速率,在北方主導區域內建成2個全光網絡省、52個全光網絡地市、592個全光網絡區縣。

  據陸益民介紹,啟動網絡光纖化改造工作以來,中國聯通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全國39個市(區)建成了全光網絡,截至7月底,光纖到戶(FTTH)覆蓋家庭達到1.18億戶,為各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廣大用戶網絡體驗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實施光改工作以來,中國聯通的網絡寬帶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截止到今年7月,FTTH端口的佔比達到了48%,較光改前提升了14個百分點,FTTH覆蓋家庭戶數達到了1.18億戶,較光改前增長了62%。

  陸益民表示,通過網絡能力的提升,也有效促進了寬帶業務及融合業務的發展,促進了固網業務用戶和收入規模的穩步提升,切實保障了公司收入的平穩增長。“2015年,公司月新增用戶數穩步增長,扭轉了2013年以來月新增用戶下滑的趨勢。其中,全光網絡地市的用戶增長率達到了4.1%,明顯高于其他地市。”

  光網改造的重要性

  建設光纖化寬帶網絡,是中國聯通落實“寬帶中國”戰略、推進寬帶“提速降費”工作的基礎要素。全光網絡的建成不僅使寬帶網絡質量大幅提高,故障減少,更重要的是使用戶的上網速度有了極大提升,為寬帶“提速降費”奠定了網絡基礎。

  新上任的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當前,以信息通信技術為主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全球范圍加速發展,“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推進寬帶網絡建設,形成以寬帶網絡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對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陸益民稱,加快網絡光纖化改造,是中國聯通深入落實“寬帶中國”、“互聯網+”等國家戰略,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舉措,寬帶網絡是國家戰略性的公共基礎設施,發展寬帶網絡,有利于拉動有效投資,壯大信息消費,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陸益民強調,加快網絡光纖化改造也是中國聯通推動自身發展轉型、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部署,同時也是公司強化創新實踐,打造高素質技術人才隊伍的有效途徑。

  據介紹,網絡光纖化改造加快了中國聯通的發展轉型,促進了經濟效益的提升。光改不僅有效帶動了寬帶業務和智慧沃家、IPTV等相關業務的發展,同時設備退網、瘦身下電、機房整合等工作降低了網絡運營和維護成本。

  下一步怎麼走?

  在陸益民看來,光改工作是當前關係企業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陸益民表示,下一步,中國聯通將繼續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要求,持續加快網絡光纖化改造,大幅提高網絡速率,有效降低網絡資費,提升服務能力,努力將寬帶網絡建設成為社會肯定、市場認可、用戶滿意的精品網絡,為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產業融合創新、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切實發揮保障作用。

  王曉初也表示,各級分公司要按照公司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快光纖化工作進度,全力推進光網和4G網的協同發展。

  同時,陸益民也為接下來的光改工作設定了目標。他強調,各分公司要進一步加快光改進度,確保2015年光改一期工程完成90%以上的任務目標。與此同時,要以光改為契機,強化光改營銷,加快智慧沃家規模發展,以及高清視頻、遊戲、安防等應用的推廣,並緊緊抓住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機遇,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增強業務競爭優勢和市場能力,探索產業鏈的共贏合作,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記者 喬紅康)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